首页>文化溯源>报纸>  一部反映临川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佳作———《临汝诗谭》

一部反映临川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佳作———《临汝诗谭》

作者: 出版日期:2009.11.06 点击数:220

【报纸名称】:临川晚报

【出版日期】2009.11.06

【版次】第32版:B叠十六版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全恩从临川匆匆赶来南昌,送上一本书给我,我闻到了微微的书香味。《临汝诗谭》———他的新著,凝聚着多年的心血,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终成经典隽永,正式出版了。我喜上眉梢,为他祝贺!

我将书摆在案头,每天必读10页,读后有如春风拂面,深深感到书的丰富与厚重。记者章卿波报道说,浓缩千年历史文化,陶冶爱国爱乡情操———一本好书《临汝诗谭》问世,作者系我市知名学者邓全恩辛勤耕耘、历时多年的心血结晶,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共收集了邓全恩创作的诗词200余篇和500余幅富有诗意的图片,巧妙地串连起来。市委书记甘良淼为该书题词,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勇作序。

甘书记的题词是:“弘扬临川文化,建设美好家园。”张市长在序中说:“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坚守和对抚州的挚爱,感受到抚州文学创作的活跃氛围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沁融合。”我想,这是领导对全恩的肯定与鼓励。

我与全恩相识有30余年了。初识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刚创办不久,陶茂处长将他介绍给我时只说了一句话:“勤奋好学,博闻强记,锲而不舍,沉稳朴实,忠厚。”这18个字的评语,让我在心中滋润了30年,心田的感受与现实竟是如此—致。

《周恩来同志在中共苏区的故事》已经正式出版了,全恩是撰稿人之一。我看过他撰写的稿,写得朴实无华、真实平和,没有一点“杜撰”,不少内容是考证了再考证,我悄悄问他:“太平和,趣味就少了”,他回答:“那是周总理呀,是给少年朋友看的!”我听懂了他的话,真实平和是一种美德,而我们坚守了这个原则。

全恩从小就对中华古典诗词文化情有独钟。他在江西农大学报编辑部工作时发现身边有好诗好词,就掏出随身带的笔记本记上,从不放过。出差到杭州、苏州,带回来的是一箩筐的诗词。他喜欢诗词,这种喜欢就是热爱、执着,热爱能创造奇迹,执着能获得成功,苦难成为生命最肥沃的养料,是为开启莲花作准备的。他痴迷地从事诗词研究、文化研究,也执着地调查、挖掘。热爱、执着使他治学严谨、态度持重、心力投注,激越于发展文化与发展经济的结合。在全恩身上有一种永远不知疲惫的工作精神,有一种永远不停脚步的内在动力。他有一个信念———繁荣祖国的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多年来,全恩怀着对临川文化的热爱,创作出大量反映抚州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诗词,他所创作的诗词分别被专业报刊收集和发表。我曾对他说:“读你的诗词,就是读山读水读文化,是一种美的享受。”“山川之雄奇,诸种经历见识,有助于‘奥邃苍坚’诗风的形成。你写名山大川,从不雷同,有你自己的风格。”读他的诗作,亦可窥其于前辈诗潜心处,将前人之“情趣”发扬光大,没有一点刻意琢雕,匠心独运,掷地有声。

全恩对临川文化的钻研却是20多年一贯的持之以恒,《临汝诗谭》是水到渠成,是以古典诗词形式系统地反映临川文化,采用诗(词)、注、意、图4结合的编写体例,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涵盖了临川文化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日新月异的当代风貌,形成了一部诗化的地方文化史。

《临汝诗谭》分为3辑,即“山水名胜”、“名人荟萃”和“当代风韵”。收录的诗词以七绝为主,少量的五绝、七律和词。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全恩是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既能写之,又能观之;既有生气,又有高致。对于人生、事业,既要认真,又要超脱;既要亲身投入,积极经营,又要跳出“围城”,反观自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美丽的人生,辉煌的事业。他颇有创新意识。“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以绝句”(张炎《词源》),这当然是至高的要求,他做到了。正如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厚积薄发。正如临川文化研究所黄建荣先生在《序二》中说:“其中以诗歌来作专题史的,虽不少见,但多单篇;而借篇幅短小之律诗、绝句、词来综述某一地方之专题史者,则为罕见———《临临汝诗谭》属其一。”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江西农大马列主义教研室的蓝云六老师写了一篇《论李靓》,蓝老师是研究古代哲学思想的,有一定的造诣。全恩是审稿人之一,因李靓是抚州古代乡贤,而全恩对文章中李靓的《三礼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蓝老师看后告诉我:“此人研究极深,有新的见解,佩服。”之后,蓝老师对文章作了修改,由此可见一斑。

又如章记者所说的:“著书如做人,重在实在,不求虚荣。从酝酿之初到书稿问世,邓全恩始终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出书立传并不是附庸风雅,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有时为了考证一段历史典故、一处文化遗址,他不厌其烦地查遍相关史料、不辞辛苦地走遍抚州各县偏远农村,他认真得近乎偏执的学者态度不但感动了身边的人,也让抚州文化界人士敬佩不已。”诗如人,诗言志,《临汝诗谭》是全恩心中的歌,“没有虚饰,没有造作,只有从一颗裸露的赤子之心中,流淌而出的真诚之音”(张伯海语)。像一泓明亮透底的泉水,清彻可鉴人。它是意志、智慧、人格、情感的凝聚,敛气于内,张力于外。

阅读《临汝诗谭》,是认识美、感悟美,也是审美,意趣横生,回味无穷。“诗作”,思力精锐、风格隽上、情文并茂;“诗意”,新颖独到、别致含蓄、简约文字。体现了作者淡泊宁静的思想境界,志存高远的人生态度,专心致志的敬业精神,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豁达胸怀。

天高地远,江阔水缓,《临汝诗谭》是历史和文学长河中涌动的一颗明珠,它是鼓舞人心的历史与文学融为一体的精品佳作———一种新的尝试。黄建荣先生说:“其奉献出来的是当代临川才子的心血和结晶,这也应了抚州古代乡贤李靓‘花光柳色今有限,更有才人胜古人’之诗语。”

临川文化是祖国的瑰宝,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宏伟事业不竭的动力。《临汝诗谭》,是邓全恩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一份厚礼。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