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迸发新活力
【副篇名】——临川文化产业发展纪实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1.03
【版次】第02版(综合新闻)
【入库时间】20140230
【全文】
文化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近年来,临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支撑之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大做强临川文化产业。
一是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临川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深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加强文化主体建设,整合、优化现有资源,促进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面推动临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优化环境,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扶持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加大了涉及文化产业发展的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加大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发展空间。
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
四是发挥特色优势,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按照“抓特色、创品牌、出精品,构建临川文化发展新优势”的思路,发挥临川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化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临川文化的引领力和竞争力。五是推进文化事业建设,以事业繁荣促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区、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承载力。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该区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较为强势的有:歌舞娱乐业、民间演出业、印刷业、烟花爆竹生产业、旅游业和古玩收藏业。全区目前持有《文化经营许可证》、从事歌舞娱乐业的单位共19家,其中歌舞厅16家、群众性舞厅2家、酒吧1家,从业人员426人,经营面积11000平方米;有7家持有《演出许可证》的民间演出团体,都是自筹经费,自编自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去年共演出304场,演出人员108人,营业收入128万元,营业利润65万元,有些演出团体还参加了省、市和邻县的演出;共有印刷企业2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企业2家,注册资金及设备市值总计1500万元;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达63家,集中分布于湖南乡、七里岗乡、太阳镇、罗湖镇,产品在周边地区都有一定影响;以临川文化为灵魂,着力打造“游梦都胜境、览才乡风貌”的旅游形象品牌,围绕临川温泉、大金山寺、灵谷峰等重点景区项目建设,推出寻梦文化游、宗教朝觐游、养生休闲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成立于2005年12月29日的临川古玩收藏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2300多人,是国内较大的地方收藏协会,其主要经营场所——玉茗堂古玩艺术品市场已有100多间店铺。
临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