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均衡分班和分层教学中求高位均衡发展——江西临川一中考察纪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1.21
【版次】第A04版:教育新闻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
现代教育呼唤我们给予每个人以平等的受教育权,均衡分班也是新“义务教育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那么什么叫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何含义,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解释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一种新的境界,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其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均衡分班
如何推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在办学条件上必须实现均衡。即学校的硬件建设对每一个学生来讲是平等的。江西临川一中的所有班级都安装了新三机一幕,不存在高年级教学设备好,低年级设备差,有的班级设备好,有的班级设备差的现象。其次,在师资队伍上实现均衡。新老教师结对搭配,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搭配,通过培训、学历提高、继续教育、青蓝工程建设、骨干教师和名师的培养机制,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师资均衡。再次,在学生分配上实行均衡。根据学生分班前的综合考评进行蛇行分班,特别是去年临川一中初中部一年级接收了100多位原抚州的一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更应该给他们平等的教育机会。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对学生学习起直接作用的环境,所以均衡分班是给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的重要手段。临川一中通过以上措施,然后组建行政班级年段管理制。学生主要的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都在行政班进行。一方面保证了每个学生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各班级之间公平竞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另外,由于学生个体上存在着差异,临川一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的少数学科进行了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因而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谓的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临川一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然而分层教学又带来了新的矛盾即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的挑战,学生不是在班主任的监控、“保护”之下,任课教师又不能保证全员性管理,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尽到责任。临川一中进行分层教学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这些学科的环境,获得自己应有的发展。所以,分层教学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以平等的受教育权的重要手段。
临川一中通过均衡分班和分层教学这两大手段,追求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教师敬业乐教、学生勤奋好学的氛围,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丰硕成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临川一中初中部正在用实际的教育教学行动努力践行着新“义务教育法”。 文/陈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