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热土上的共鸣:――全国高中教育管理创新论坛暨江西省临川
【作者】 梁家田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3.28
【版次】第二版(综合新闻)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3月22至23日,在抚州这片教育的热土上,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教育盛会――全国高中教育管理创新论坛暨江西省临川一中教学经验研讨会。记者前往采访,亲身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领导和中学校长、教师们关注教育改革的目光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愿望。抚州是教育的热土。长期以来,我市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巩固和普及义务教育,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考成绩连续九年保持全省领先,2007年,全市有66名学生被录取到清华、北大,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强。6年来,无论是学科竞赛,还是高考录取人数的数量和质量,抚州都占据了全省的半壁江山。临川一中作为抚州教育的领头雁,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一年一个台阶、每年大踏步进步的教学成果,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共鸣。在这次全国高中教育管理创新论坛暨江西省临川一中教学经验研讨会上,临川一中校长饶祥明告诉记者:从去年高考结束到今年初,临川一中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学校校长和教育专家已达4000余名,此次会议结束后,还有200多名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要来临川一中交流办学经验。在这次会议上,记者遇到来自陕西省咸阳市礼泉中学的李校长。记者问他:“为何要千里迢迢来抚州参加这次会议?”李校长说,他专门上网查询过,发现抚州及临川一中在全国教育界的名气非常大,所总结的教育经验,对他们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非常有帮助。但仅仅在网上看,还是不满足,因为有许多经验,恐怕非得到抚州来才能领悟。所以,工作再忙,他也要抽空赶到抚州来。与李校长一样,有近300名各地的中学校长、学科带头人,风尘仆仆地从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赶到抚州参加这次盛会。山东潍坊一中的教师们已是第四次来抚州探寻教育“秘诀”了。此前的数年间,这所学校在校长曹红旗的率领下,骨干教师三次来到抚州,到临川一中交流教育改革和管理经验。去年11月,该校还特意请临川一中校长饶祥明到潍坊一中传授经验,并与临川一中建立了长期的信息沟通渠道。据介绍,与抚州特别是临川一中建立密切联系后,该校的教育教学成绩突飞猛进,教学成果名列潍坊第一,而潍坊的教育成绩则名列山东第一。新余四中的高三年级主任、语文教师钟国梁,对探寻抚州教育的奥秘显得热情高涨。会议开幕那天,得知身边坐的正是临川一中校长饶祥明,他当场就掏出了笔记本,向饶校长问这问那。所问的,不仅有年级管理问题,还有学校的改革和管理等许多问题。临川一中语文教师饶礼喜在作《临川一中语文后期备考操作方法》的报告时,钟国梁不仅听得特别认真,还用笔记下了不少体会。而当饶祥明在“校长论坛”介绍临川一中办学经验时,他虽不是校长,但硬是挤进了“校长论坛”讲堂,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他对记者说,这次校长指派他带队来抚州,是交待了任务的,务必要取到“真经”,否则回去要挨批。记者注意到,在这次会议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仪作的《新时期高中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要求》报告,上海中远实验学校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杨安澜作的《校长对学校教学的影响力》报告,引起了抚州教育界众多专家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临川区教育局为让大家都能有机会聆听他们的报告,组织了全区80名校长到场倾听。而当首都师范大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郑晓龙,北京工业大学附中数学教研组长、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常毓喜等九位外地教育专家作《2008年考纲分析及备考建议》报告时,抚州教育界的与会者聚精会神聆听,生怕漏掉了一个字;讲堂上,甚至出现了众多听众自带摄像机边听边录的场面。学习从来都是相互的,抚州是全国知名的“教育之乡”,但正因这样,才更要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向他人学习、不断用“他山之石”来磨砺自己的教育之“剑”,抚州的教育之路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梁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