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才乡教育>报纸>  每个学生都是“宝贝疙瘩”———记临川一中高级教师王昱

每个学生都是“宝贝疙瘩”———记临川一中高级教师王昱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9.06 点击数:70

【报纸名称】:临川晚报

【出版日期】2012.09.06

【版次】第03版:抚州城事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饶剑龙晚报记者赵静波

资料图片

在学生眼里,他是“救星”;在同事眼里,他是“创造奇迹的人”;在他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宝贝疙瘩”。他就是临川一中高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王昱。

资助近30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自1988年7月从中山大学毕业至临川一中任教后,王昱已经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24年。初登讲台的21岁小伙,脸上已经写满了沧桑。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我们都是服务者,要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宗旨,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难,引导学生有所求、有所成。”王昱如是诠释教师这份职业,更是这样用行动践行的。

王昱对于家庭贫困学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倡导制定了临川一中党员干部扶贫帮困制度,设立“连心卡”,结成帮扶对子,将帮扶人与被帮助人固定下来。而他本人,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更是给予了父爱般的关怀。

学生小万家在农村,父亲长年生病,仅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度日,家中可谓一贫如洗。与爱人商量后,王昱将这个学生接到家中,一起吃住,不仅帮他缴纳了学杂费,生活上照顾得也是无微不至。在他的物质资助和精神抚慰下,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现在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后。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王昱通过各种形式,资助近30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今,每逢节假日,班上的留守学生都会被王老师接到家里过节,让孩子们在佳节之时备感“家”的温馨。许多他教过的或得到过帮助的学生都会回到他家中聚会,远在国外不能回来的学生也会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表达他们对王老师一家的感激之情。

王昱现在仍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人们常能看到他与学生谈心聊天的场景。他认为,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在老师的眼里,他们都应该是平等的,都是“宝贝疙瘩”,都有各自的特长和优点,老师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每一个家长的重托。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许多优秀的学生在王昱的班里脱颖而出,许多曾经自以为“没有前途”的学生,在王昱的关心下不断进步。

致力课改结出累累硕果

4年来,王昱不断致力课改,主持了学校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如国家级课题《二本位五环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研制和应用》等均已结项;《浅论数学符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等论文在江西省数学年会上分别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目前,他正在主持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现代型高中数学优秀教师能力培养的典型研究和规律探索》的研究。

他还鼓励和指导青年教师写出自己的经验论文,如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采取以老带新的做法,定期上示范课、举办讲座,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优质课大赛,并作出精彩点评。

辛勤努力为王昱赢得了众多荣誉:1998年,王昱被原抚州地区行政公署、原临川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被江西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授予“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2006年,被评为“公路杯”第四届“抚州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被评为“江西省模范教师”。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