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天使张开翅膀 ――记临川一中老师吴寿生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9.16
【版次】三版
【入库时间】20111130
【全文】
去年12月,井冈山教师培训中心,由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国家级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此举行。生物培训课上,向四十多名农村骨干教师授课并作教学经验报告者大多是高校的教授,然而,还有一位来自临川一中的老师,他的现场授课不但博得阵阵掌声,而且有学员在微博上写学习体会,盛赞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称从中获益匪浅。
这位老师就是临川一中高级老师吴寿生,连续五年任教临川一中高中理科零班生物教学,培养出数十名清华、北大学子,其中还有全省高考理科状元,他因此被学校推荐为江西省首届普通高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
1986年,吴寿生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便从事生物教学。教学之初,他在汲取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基础上,开始探索“启发式教学”,着重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启而不发”、“启而乱发”、“启而齐发”等现象;1995年,他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指导发现法教学”,从而解决了“如何设置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发现科学规律及科学知识”的问题。1998年,他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究式教学法”,以解决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分析能力的问题。2001年,他又开始研究“预习-质疑-交流-总结-反馈”教学模式实践,着重解决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002年,他在金溪县二中担任初一年级班主任时,就直接推介从江苏洋思中学带回的“六步教学法”,摸索适合自己的不同于传统的新课程模式。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他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法”实践,糅合各种教学法的优势,针对课堂学生的发展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围绕“新课标理念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及人文精神。
吴寿生上讲台,从来都是带着情感去上课。他认为,老师要教学生知识,更教会做人。他精益求精,深入钻研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他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泼有序的课堂氛围。他认为,理想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带着这种理念,他于1995年在原抚州地区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上举行观摩教学活动,交流启发式教学经验;1997年与2002年两次参加全省优质课比赛,荣获省一等奖与省二等奖并交流“探究式教学法”;2003年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学生物学科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上交流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2002年主持的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在首届江西省中小学科研课题评选中被评为省二等奖,其结题论文在江西省教育学会年会上荣获省一等奖;2008年主持的省级课题《新课程下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均衡问题研究》立项并通过结题,其课题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教育均衡问题的研究报告》荣获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一等奖;他的研究课题《千万不要扼杀我们的学生的创新思维》着重强调并探讨如何授人以“渔”。吴寿生以情引领学生,以理折服学生,虽然忙碌但却充实,虽然辛苦但却快乐。
26年的教育生涯中,吴寿生始终保持着一腔热诚一腔爱。他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他的科研成果《初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表于《现代教学研究》;他参与编写了《新课标导学教程――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并参与编写《临川一中独门绝技――高考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等教辅资料。教改以来,他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十余篇,并多次在交流中荣获省级一等奖。他辅导学生参加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有数十人荣获省级联赛以上奖项,其中2009年辅导谭龙山、吴志乾、余燕华、黎浩宇等同学荣获高中生物联赛全国一等奖、二等奖。
在吴寿生的心中,学生永远是天使,而他就是帮助天使张开翅膀的人。吴寿生一位考上清华的学生在博客里这样写他:“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吴老师以自己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塑造着学生良好的品行,他的精神与品格感染着一届届学生。”
本报记者 许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