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一中:开创新纪元 创造新辉煌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8.15
【版次】三版
【入库时间】20111130
【全文】
临川一中2011年录取北大、清华的27位同学与饶祥明校长(中)合影留念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临川一中是盛开在抚州这块神奇土地上的教育奇葩。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育模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狠抓素质教育,创造了一年又一年的辉煌传奇。
令人振奋的是,今年欣逢高中新课程改革首次高考检阅,该校学生就交出了圆满的答卷,以厚重的成绩单,展示出新课改的丰硕成果。2011年高考,该校再传捷报,创造了一所学校摘取全省文、理科两个第一桂冠的奇迹:学生桂亚楠、李逸分别以实际考分712分和637分夺得2011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和文科第一名。同时其他同学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全校一本上线人数达1375人,上线率达35.6%;二本上线人数达2602人,上线率67.3%。其中理科600分以上249人,文科600分以上16人。
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赞道:“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抚州临川自古文风鼎盛,英才辈出,素有“才子之乡”美誉。临川一中根植沃土,桃李盈门,芝兰满室。恢复高考以来,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新生4万人。特别是近几年来,临川一中连创佳绩,尤其是每年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更令人叹服,2004年至2010年7年间,共有182人录取清华、北大。其中,2004年学生朱建峰勇夺全省理科第一名,2009年李江雁夺得全省文科第一名,2010年徐师昌又获全省理科第一名,今年更是获得文理双双第一名,创造了江西高考“神话”。
临川一中如奇峰挺秀,已成为知名教育品牌。该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整合一切资源为学生服务。2008年9月1日,该校由抚州市政府投资2亿元、占地336亩的新校区正式启用,创造了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一流环境。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改变教学观念、方法、手段,构建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大课程体系,以培育模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临川一中教学质量之所以长盛不衰、学校发展之所以蒸蒸日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以团结进取、和谐发展的优良作风,浇灌培育了良好的团队精神,打造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平台,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朴实、求新”的和谐校风。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中学”、“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学校”、“中国十大名牌中学”、“首届江西十大和谐校园”、“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江西十大人民满意学校”等。
一份份厚重的成绩单,一块块金色的奖牌,昭示着学校发展强大的生命力。临川一中以日复一日的扎实努力,以持之有恒的一流工作,创造出一流的业绩。但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不自满,而是始终怀着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冷静对待过去思考未来,以团结奋进的内生动力,立足发展,放眼全球,朝着“创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品牌中学”的宏伟目标,奋力拼搏,再攀高峰。
临川一中2011年高考龙虎榜
桂亚楠北京大学
李 逸北京大学
于 欢北京大学
欧阳诗怡北京大学
徐敏子北京大学
王志杰北京大学
黄亦磊北京大学
赖有方北京大学
刘雨洲北京大学
吴思枫北京大学
官鸿伟北京大学
赖 聪北京大学
钟 威北京大学
何 猛北京大学
王全武北京大学
李省辉北京大学
唐小龙北京大学(保送)
张佳丽清华大学
刘 珂清华大学
龙映雪清华大学
潘 霖清华大学
吴诚博清华大学
徐博闻清华大学
付林松清华大学
刘 晖清华大学
王 竞清华大学
谢 骞清华大学
李逸红香港中文大学
徐云泽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阙洋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桂颖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肖 晏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
何鹏程德国杜伊森堡埃森大学
温煦之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
曾 敏复旦大学
朱菡蕾复旦大学
孙冠球复旦大学
肖深洋复旦大学
肖 昱复旦大学
张豪达复旦大学
周世霖复旦大学
徐 亮复旦大学
郑 轩 上海交通大学(保送)
曹 勇上海交通大学
樊思鹏上海交通大学
谌乔波上海交通大学
段潇儒上海交通大学
廖 望上海交通大学
钟子文上海交通大学
黎 俊上海交通大学
赖 幸上海交通大学
谢 振上海交通大学
宋时华上海交通大学
章曼?O上海交通大学
徐 凯上海交通大学
肖邱盼浙江大学
周润远浙江大学
马仁飞浙江大学
潘劲峰浙江大学
吴庆尉浙江大学
张玲松浙江大学
汤 文浙江大学
孙博文浙江大学
杨晓月浙江大学
徐嘉俊浙江大学
周 缘南京大学
黄 卫南京大学
上官康齐南京大学
胡凯文南京大学
胡智勇南京大学
谢志坚南京大学
刘奕君南京大学
吴舒悦南京大学
黄雯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支亮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盛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志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曾逸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徐迎童中国人民大学
周羽风中国人民大学
付筱宇中国人民大学
江 鹏中国人民大学
胡 敏中国人民大学
钟 琳中国人民大学
陈 馨中国人民大学
洪 珊中国人民大学
郭辽林中国人民大学
肖婉婷中国人民大学
王 祯中国人民大学
林星凯中国人民大学
颜益焘中国人民大学
龚?t春西安交通大学
车华宗西安交通大学
左东鸣西安交通大学
肖 斌西安交通大学
严寿添西安交通大学
杨 航西安交通大学
张 宇西安交通大学
江宏球西安交通大学
蓝慧敏西安交通大学
潘敦辉西安交通大学
魏 钦武汉大学
周 琪武汉大学
涂志芳武汉大学
陈 刚武汉大学
李梦初武汉大学
欧阳兰榛武汉大学
胡雅雯武汉大学
刘雪婷武汉大学
冯 薇武汉大学
王梦思武汉大学
匡柯瑾武汉大学
杨世环武汉大学
李文正武汉大学
李伟清武汉大学
丁 炜武汉大学
汪建平武汉大学
熊 凡武汉大学
张何钦武汉大学
郭 庆武汉大学
余 耀武汉大学
胡梓逸武汉大学
刘佳兴武汉大学
刘虹麟武汉大学
吕 磊武汉大学
赵丹丹武汉大学
占祖蒙武汉大学
洪丽芳武汉大学
乐 盼武汉大学
廖?@俪武汉大学
许国强中山大学
周佳梦中山大学
吴博??中山大学
乐志炜中山大学
章登峰中山大学
陈梦琪中山大学
陈小兵中山大学
付 超中山大学
王文娟中山大学
吴业煌中山大学
陈晓波中山大学
李中泽中山大学
谢西露中山大学
李克琪中山大学
应 俊中山大学
占汇东中山大学
陈小侠中山大学
汪琬??中山大学
胡晓渊中山大学
张祥帮中山大学
华 鑫中山大学
周志勇中山大学
罗 越中山大学
熊 群华中科技大学
王 浩华中科技大学
王 祯华中科技大学
喻 瑶华中科技大学
殷 周华中科技大学
何川川华中科技大学
李翰良华中科技大学
桂云涛华中科技大学
邓维敏华中科技大学
邹建文华中科技大学
陈锦杰华中科技大学
陈 洁华中科技大学
何 升华中科技大学
李 霄华中科技大学
刘 屹华中科技大学
邹志鸿华中科技大学
周 铨华中科技大学
凌海辉华中科技大学
周鹏翔华中科技大学
周仕豪华中科技大学
黎 聪华中科技大学
吴世兵华中科技大学
万 威华中科技大学
廖 超华中科技大学
周小军华中科技大学
万三辉华中科技大学
刘小霞华中科技大学
叶振宇华中科技大学
孙佳冲华中科技大学
盛 聃华中科技大学
邹 培华中科技大学
舒瑜倬华中科技大学
尹志超华中科技大学
冷克华华中科技大学
程 诚华中科技大学
余 波华中科技大学
王登勇华中科技大学
周志文华中科技大学
张 ??华中科技大学
吴哲威华中科技大学
刘 超同济大学
阮 晟同济大学
蒋上佩同济大学
李嘉成同济大学
刘禹臣同济大学
彭芳星同济大学
熊光耀同济大学
闫 黄同济大学
何 进同济大学
王天益同济大学
易志明同济大学
高文涛同济大学
李学文同济大学
乐永飞同济大学
童 杰同济大学
熊慎波同济大学
熊 峰同济大学
王 琳同济大学
宁苗苗同济大学
李 政同济大学
朱米盛同济大学
黄跃华南开大学
宁运东南开大学
王学旺南开大学
韩会州南开大学
左培培南开大学
黄德标南开大学
郭舒安南开大学
郑宏昱南开大学
彭 优南开大学
鲍秦杰南开大学
匡 强天津大学
涂世斌天津大学
袁强正天津大学
梁 亮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衍林哈尔滨工业大学
袁世峰哈尔滨工业大学
叶 龙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茜妮哈尔滨工业大学
彭继平哈尔滨工业大学
何小嵩哈尔滨工业大学
熊 弯哈尔滨工业大学
陈校平哈尔滨工业大学
程 晗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子琛哈尔滨工业大学
黄 涛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 鹏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明明哈尔滨工业大学
邓 珊厦门大学
黄亚琪厦门大学
邱韦玮厦门大学
康 斌厦门大学
邱汐岩厦门大学
何宏良厦门大学
张文会厦门大学
程志强厦门大学
肖伟东厦门大学
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 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 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赵懿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董斯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育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 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毛辛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 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肖鑫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戴亮辉北京理工大学
连振江北京理工大学
胡晔南北京理工大学
郭晓年北京理工大学
刘嘉慧北京理工大学
陈露青北京理工大学
周 盼北京理工大学
吴江斌北京理工大学
曹少平北京理工大学
李 昆北京理工大学
王逸洲北京理工大学
王嘉敏大连理工大学
李昕?t大连理工大学
袁成伟大连理工大学
陈博智大连理工大学
韩智勇大连理工大学
王 曦大连理工大学
李 荔大连理工大学
汤秋林大连理工大学
曾 倩大连理工大学
何辉永大连理工大学
谢照昆大连理工大学
郑锦峰大连理工大学
余 超大连理工大学
陈鹏鹏东南大学
黄 迎东南大学
方艳文东南大学
李隆胜东南大学
刘宗邦东南大学
叶瑾雯东南大学
郑蕴璨中国政法大学
陈鹏辉中国政法大学
刘鑫麟中国政法大学
王宏强中国政法大学
刘雪萍北京邮电大学
罗 晶北京邮电大学
张志勇北京邮电大学
李钇江北京邮电大学
王宇环北京邮电大学
吴佳涛北京邮电大学
周 林北京邮电大学
潘文山北京邮电大学
熊志远北京邮电大学
乐 诚北京邮电大学
刘罗明北京邮电大学
何 晨北京邮电大学
章 斐北京邮电大学
温 颖北京邮电大学
乐旭华北京邮电大学
吴 ?B北京师范大学
吴子瑶中央财经大学
吕雯霞中央财经大学
张 涵中央财经大学
彭 威中央财经大学
李晓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邵宇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朱富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廖君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张莹萍上海外国语大学
张博昕上海外国语大学
吴安妮上海外国语大学
钟思薇上海财经大学
李佳臻上海财经大学
陈 旺上海财经大学
杨 涛上海财经大学
彭艺群上海财经大学
谢海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赖婷婷北京体育大学
温顺顺北京体育大学
柳 煜大连海事大学
陈 园大连海事大学
闵 丹大连海事大学
肖 江大连海事大学
许国轩大连海事大学
张天昊大连海事大学
姜海明大连海事大学
邓 聪大连海事大学
陈建军大连海事大学
程寿伟大连海事大学
陈俊杰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曾彦君东北师范大学
黄成才东北师范大学
钟 婧东北师范大学
蒋友润武警上海政治学院
梅海婷华东师范大学
邱亚芬华东师范大学
邓伟波华东师范大学
邓思婷上海海关学院
周建君解放军理工大学
曾莉莉浙江师范大学
邓俊玲浙江师范大学
肖智军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付志强武警合肥指挥学院
李 波山东师范大学
何思雯华中师范大学
付 薇华中师范大学
尹 鸣华中师范大学
朱 健华中师范大学
王英洁华中师范大学
邓 ?[华中师范大学
万小鹏华中师范大学
曾煜森华中师范大学
帅挽澜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
周 宇西南大学
帅至程西南大学
龙 煜西南大学
周雅萌西南大学
吴连旺西南大学
潘旭东西南大学
胡丹丹中央民族大学
刘明霞中央民族大学
周娅雯中央民族大学
黄 浩中央民族大学
余 欣华北电力大学
贺伟宗华北电力大学
肖元元华北电力大学
唐 鑫华北电力大学
漆圣培华北电力大学
张海华华北电力大学
万凯遥华北电力大学
游宏宇华北电力大学
尧佳鑫华北电力大学
潘嘉申华北电力大学
洪 龙华北电力大学
李晓东华北电力大学
杨 翠华北电力大学
李 凯华北电力大学
熊雪纯北京交通大学
龚 岛北京交通大学
曾小泉北京交通大学
周唯悦北京交通大学
肖 翔北京交通大学
黄 晨北京交通大学
王姚瑶北京交通大学
周 凡北京交通大学
项倩倩北京交通大学
肖 骏北京科技大学
孙梦瑶北京科技大学
何伟华北京科技大学
黎 琳北京科技大学
刘华清北京科技大学
刘 源北京科技大学
冯峭之北京科技大学
吴嘉俊北京科技大学
曾 颖北京科技大学
游垒储北京化工大学
程兴旺北京化工大学
张能斌北京化工大学
王 松中国农业大学
熊传永中国农业大学
胡燕婷中国农业大学
刘石磊中国农业大学
李结华中国农业大学
熊一亮北京林业大学
梅广云北京林业大学
冯 璐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欣园北京语言大学
余佳慧北京语言大学
何思昭北京语言大学
李月?E北京语言大学
毛逢搏中国传媒大学
魏明强中国传媒大学
王世超中国传媒大学
李雨亭中国石油大学
邓?[灏中国石油大学
刘冠鑫中国石油大学
张嘉?h中国地质大学
肖志冰中国地质大学
罗 俊中国地质大学
胡 峰中国地质大学
孙 涌中国地质大学
汪 伟中国地质大学
李年军中国地质大学
陈 晨中国地质大学
查运坚北京工业大学
黎兵兵北京工业大学
付强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李 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黄 静首都医科大学
罗 燕首都医科大学
孙文华首都医科大学
吴 靖首都医科大学
陈 琦天津医科大学
付 简天津财经大学
姜力比石家庄铁道大学
胡勇清石家庄铁道大学
黄 俊石家庄铁道大学
周 斌石家庄铁道大学
吴国辉燕山大学
尧小冬燕山大学
付 健燕山大学
黄彬和燕山大学
李 涛燕山大学
徐金林太原理工大学
谢贻翔太原理工大学
王 兴太原理工大学
江 晨太原理工大学
余靖飞太原理工大学
夏晟洲东北财经大学
陈喜飞东北财经大学
陈功显东北财经大学
辜梦珂沈阳药科大学
赵成冬中国医科大学
杨 凯沈阳农业大学
丁 梁东北大学
刘 莉东北大学
刘芳馨东北大学
张冬梅东北大学
苏 展东北大学
张一鸣东北大学
张鸿昊东北大学
文政绩东北大学
杨 钰东北大学
何力翔东北大学
高崇杰东北大学
汤刚华东北大学
户晋文东北大学
刘怡婷辽宁大学
张 笑辽宁大学
朱敦梁辽宁大学
徐雨欣吉林大学
陈永强吉林大学
杨 勤吉林大学
周诚磊吉林大学
徐 欣吉林大学
林佩娟吉林大学
钟冬芹吉林大学
胡跃华吉林大学
董子玉吉林大学
刘瀚川吉林大学
杨璐瑶山东大学
曹 迪山东大学
孙琪建山东大学
徐 婷山东大学
林彦博山东大学
熊慧楠山东大学
周含盈中国海洋大学
张燕燕中国海洋大学
郑思怡中国海洋大学
蒋晓琛湖南大学
肖梅香湖南大学
顾广城湖南大学
彭?x?x湖南大学
陈 丁湖南大学
谢文涛湖南大学
胡琳康湖南大学
肖 亮湖南大学
鲍光敏湖南大学
纪祺琪湖南大学
叶文龙湖南大学
汤 ?S湖南大学
黄国强中南大学
曹梦倩中南大学
邓宇驰中南大学
邓 晗中南大学
郑振中中南大学
毛 雨中南大学
汤志胜中南大学
詹高飞中南大学
周世超中南大学
邱 伟华南理工大学
洪细良华南理工大学
陈嫣然华南理工大学
饶彤和华南理工大学
彭均阳华南理工大学
张 辰华南理工大学
鄢 芸重庆大学
刘芳芳重庆大学
胡 锦重庆大学
曹美琴重庆大学
祝红英重庆大学
赵琳琳重庆大学
赖 丹重庆大学
肖有品重庆大学
李亚伟重庆大学
刘昊宁重庆大学
邓小燕重庆大学
饶灵锋重庆大学
陈 硕重庆大学
吴逸民重庆大学
邓 雯重庆大学
刘松松重庆大学
彭卢锋重庆大学
吴黎明哈尔滨工程大学
刘 坚哈尔滨工程大学
赖学琼哈尔滨工程大学
陈嘉丽哈尔滨工程大学
刘 磊哈尔滨工程大学
何 娟西南交通大学
邓健子西南交通大学
胡潜骏西南交通大学
黄思俊西南交通大学
张汕秀西南交通大学
吴博翔西南交通大学
封 毅西南交通大学
肖如旭西南交通大学
曾诗烨西南交通大学
宋 超西南交通大学
徐建保西南交通大学
戴德涛西南交通大学
袁丽芳西南交通大学
阮乐祥电子科技大学
赖训盛电子科技大学
雷疏影电子科技大学
汤若威电子科技大学
陈星蓉电子科技大学
唐树祝电子科技大学
杨 丹电子科技大学
邹恒星电子科技大学
余里辉电子科技大学
何 广电子科技大学
万仰岳电子科技大学
彭志辉电子科技大学
尚念成电子科技大学
曾 晖电子科技大学
胡弦和西南财经大学
付思雨西南财经大学
温世良西南财经大学
张鸿科西南财经大学
郁秋兴西南财经大学
李明敏西南财经大学
朱宇馨西南财经大学
贺新瑞四川大学
熊位耀四川大学
周妍沁四川大学
傅裕斌四川大学
张运鸿四川大学
徐 谦四川大学
杨??婧四川大学
汤伟华四川大学
聂道秒四川大学
冯小华东北农业大学
邓杨安东东北农业大学
朱露莹哈尔滨医科大学
赵伟平东北石油大学
罗凯文东北林业大学
刘 斐东华大学
罗嗣昌东华大学
马文昊东华大学
王 超华东政法大学
胡 ?Z华东政法大学
过嘉欣华东政法大学
熊亚卿华东政法大学
周建辉华东政法大学
陈共龙华东政法大学
孙艺?B华东政法大学
张鑫慈华东政法大学
裴 林上海大学
杜章裕上海大学
王 剑上海大学
张婉洁上海大学
吴一姝上海大学
余佳慧上海大学
吴攀峰上海大学
余 蓓上海大学
吴 强上海大学
王 翠上海大学
万 磊上海大学
龚翔龙上海大学
蔡希翔上海大学
陈金成上海大学
胡聪玲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江 慧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姚 亮上海理工大学
肖羽沁上海理工大学
刘 瑶上海理工大学
方 强上海理工大学
徐文杰上海理工大学
陈 鸣中国矿业大学
刘竞坚中国矿业大学
吴武兵中国矿业大学
占竣凯中国矿业大学
徐金有中国矿业大学
陈庆波中国矿业大学
高 正中国矿业大学
熊正国中国矿业大学
聂嘉雯河海大学
徐智明河海大学
程查秋河海大学
王志松河海大学
周安浩河海大学
刘 钱河海大学
付清新南京农业大学
胡军华南京农业大学
胡舒洋中国药科大学
尧 超中国药科大学
陈 龙中国药科大学
侯佳卉中国药科大学
苏明明南京理工大学
陈俊杰南京理工大学
甘慈琴南京理工大学
王明飞南京理工大学
吴春沪南京理工大学
占杰俊南京理工大学
余云平南京理工大学
周志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饶 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付军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何 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段子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俊红苏州大学
吴 卿苏州大学
王梅芳苏州大学
占红巧苏州大学
华 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周洁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吴 学江南大学
黄正熙江南大学
蒙 胧江南大学
张绍阳江南大学
吴安琪江南大学
付 松江南大学
陈燕婷江苏大学
赵剑龙江苏科技大学
刘方清江苏科技大学
谢伟骏江苏科技大学
廖国荣宁波大学
黄 韬宁波大学
李 妙宁波大学
江丽林浙江工业大学
余少威浙江理工大学
王小松浙江理工大学
蒋 琪温州医学院
陈智超宁波诺丁汉大学
陈 曦宁波诺丁汉大学
欧阳志刚合肥工业大学
涂伟涛合肥工业大学
张文飞合肥工业大学
彭洪伟合肥工业大学
陈 彦合肥工业大学
吴张江合肥工业大学
蒋明辉合肥工业大学
谢樟泉合肥工业大学
陈城扬合肥工业大学
李 阳合肥工业大学
杨 鹏福州大学
黄倩雨中国石油大学
熊 伟中国石油大学
邹亚萍中国石油大学
付 欣中国石油大学
章 涛中国石油大学
林 鹏中国石油大学
程爱平青岛科技大学
刘宇博郑州大学
胡屹扬郑州大学
温小强郑州大学
范露露郑州大学
黄伟民华中农业大学
邹素波华中农业大学
汤 茜华中农业大学
叶亮亮华中农业大学
何 海华中农业大学
汪胜潘华中农业大学
陈抚根华中农业大学
游健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李 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于欣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周扬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罗逸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刘天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王 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曾星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欧阳夏琪武汉理工大学
陈 凯武汉理工大学
张静文武汉理工大学
舒宇嵩武汉理工大学
王 宁武汉理工大学
樊 篱武汉理工大学
陈 明武汉理工大学
易 政武汉理工大学
游甜笑武汉理工大学
朱合志武汉科技大学
徐云东武汉科技大学
胡亦飞武汉科技大学
陈 精武汉科技大学
章阳阳湘潭大学
朱明亮湘潭大学
车兴宗湘潭大学
宋崇华华南农业大学
邹章华华南农业大学
杨娇娇华南农业大学
傅翩翩暨南大学
朱志威汕头大学
王文健汕头大学
王 涛汕头大学
徐武才汕头大学
廖子灵深圳大学
丁兴高深圳大学
饶鹏贤深圳大学
周 伟南方医科大学
林 怡南方医科大学
王天禹南方医科大学
熊 飞南方医科大学
陈佳妮广西大学
郭文斌广西大学
吴立立广西大学
黄志仁广西大学
刘 丹海南大学
高 翔海南大学
钟 鹏海南大学
吴世林海南大学
裴超琴海南大学
朱学亮海南大学
陈 伟西南政法大学
程之琦西南政法大学
朱永昆西南政法大学
吴 震西南政法大学
江晓啸西南政法大学
方宁馨西南政法大学
吴礼荣电子科技大学
胡云凌贵州大学
唐 杨贵州大学
罗 希贵州大学
戈梦呈云南大学
林 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周超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邓运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吴成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周俊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辜祺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毛春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余仲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彭 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陈 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王正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熊智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洪计民西北大学
梁思睿西北大学
尧璐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付小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蒋志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卢 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曹鸿凯西北工业大学
徐大志西北工业大学
陈浩文长安大学
周秉成长安大学
高 鹏长安大学
丁苏达长安大学
何其跃长安大学
曹紫清长安大学
李进章兰州大学
谢 坤兰州大学
戴 晨兰州大学
付纬浩兰州大学
刘 奏兰州大学
占 雷宁夏大学
聂巍巍宁夏大学
黄艺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黄舒?h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陈振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周尔陆北京工商大学
刘思韵北京工商大学
何紫娜首都师范大学
张 丰天津外国语大学
邹 烨中国民航大学
黄恒阳中国民航大学
朱绍卿河北工程大学
邱 聪河北工程大学
邓洁妮中北大学
方 洁中北大学
张理鑫中北大学
游禹昕中北大学
朱海海中北大学
罗勇勇中北大学
沈斌剑沈阳建筑大学
吴文强上海海事大学
王俊杰上海海事大学
万 幸上海海事大学
熊伟宏南京工业大学
舒博闻常州大学
陈志远常州大学
周 斌常州大学
祝祺民南京邮电大学
郑敏亮南京林业大学
文 冬南京林业大学
康慧鹏南京财经大学
周 琪南京财经大学
王 娟南京财经大学
吕志平南京财经大学
张惠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朱 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欧阳莹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张诺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任善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魏 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黄笛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张国庆安徽理工大学
黄 灵安徽财经大学
程丽君安徽财经大学
陈雯娴安徽财经大学
王诗颖安徽财经大学
李兰哲华侨大学
徐焕新华侨大学
赖梦琪华侨大学
田汉卿华侨大学
曾思思华侨大学
聂际昌华侨大学
彭晓顺华侨大学
姜丰云华侨大学
马小武华侨大学
袁 霞华侨大学
尹剑辉华侨大学
叶田平山东科技大学
吴海源青岛大学
孔 明青岛大学
孔凡水河南理工大学
龚 昆湖北大学
黄智晟湖北大学
左家齐湖北大学
盛乔瑜湖北大学
黄天卫长江大学
张志鹏长江大学
袁小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邓思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徐 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叶子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叶 凯长沙理工大学
黄 刚长沙理工大学
黄 凯长沙理工大学
张治印南华大学
周云波湖南科技大学
曾泓灏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黄俊睿重庆邮电大学
温丽旺成都理工大学
江小余成都理工大学
杨 羿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曹子建西安理工大学
王 玮西安理工大学
吴剑杰西安理工大学
黄 河西安理工大学
曾 露华东理工大学
钟文婧华东理工大学
夏良波华东理工大学
何沁林华东理工大学
吴 魁长春理工大学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2011年江西高考文科第一名
我很荣幸成为2011年江西高考文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学最好的学院――光华学院录取。我深知这一切都与学校的良好氛围、老师的殷切教导、同学的互帮互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此,我对学校领导老师的辛勤培育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风雨路上为我遮风挡雨的父母,成长路上与我朝夕相伴的同学和挚友。
时光荏苒,三年前我怀着求学的梦想来到这里,三年后我能够考上北大有力地证明了我的选择没有错。临川一中不是梦,当然临川一中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我更记得我遇到难题时老师的一句句询问,我记得成绩出现滑坡时老师的一声声鼓励,我记得和同学们并肩作战的美好时光,那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一幕幕激辩的场景历历在目,这一切都是我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财富。
在一中的羽翼下,我更加懂得了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和老师同学相处得更加和谐;在一中的蓝天下,在强者如云的环境里,我学会了欣赏别人、感谢对手;在这里,我学会了独立生活;在这里,我学会了协调时间、协调学习与生活;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这一切都能帮助我以后走得更加顺利而平稳。
昨日的辉煌已沉入历史的江河,今天的我们更应该蓄势待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加蔚蓝的天空。更应该把昨日的荣誉化作今日不竭的动力,踏上人生新的征程,用实际的行动回报母校的培养,用不懈的努力实现老师家长的期许。
在这里,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学习要踏踏实实,步步为营,把自己追逐梦想的激情化作不懈的努力。在取得成绩时不要懈怠,要时刻记住后面有一群竞争者也在努力,更不要在自己成绩稍微落后时过于伤心难过,甚至自暴自弃,一定要坚定信心走出困境。要相信,信心比黄金珍贵,信心比分数更重要。
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美的职业,临川一中的老师不一定最为优秀,但他们一定最负责任。此刻,站在这里看着老师,我想说的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很多人询问我的学习秘诀,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努力与坚持。最后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祝所有老师、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学弟、学妹们学习进步,前程似锦!
李逸(北京大学)
情系母校――给我珍贵回忆的地方
如大部分的理科生一样,我并不怎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更不用说用优美的语言去赞美她。三年前一个燥热的晌午,我来到这向往已久的临川一中,她那宏伟的建筑配上黑压压的人群带给了我的只有迷茫。但就是这么一个最初让我迷茫的地方日后却给我一次次珍贵的回忆,更让我在生活的点滴中学会了很多。
刚入临川一中,我被安排住在第八栋五楼最东边的一个对我来说既普通而又特殊的寝室。说来也奇怪,人深刻地记住一样东西往往不是通过整体面貌,而是事物的某一特征。每次回想起母校,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就是那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寝室。一个热爱母校的学子把他大部分的回忆寄托在这一小小的地方,怀念那儿,怀念那里与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怀念嘉儿同学一到考试就死背物理辅导书的傻傻模样,最怀念阙老师每次的查房。其实,我们每次在老师到来之际都会把各自的手机、漫画书等收起,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课本一本正经地坐着,等老师嘘寒问暖一阵之后,又各自放松,嘴上跌跌骂骂着老师破坏自己的“好事”,心里却又感觉到温暖。一种被老师关怀的满足心理,我有,相信大家都有,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我信了。
在学习上,我感谢母校,是她集中了全省的优秀学生,给我创造了一个激烈的竞争氛围,让我在这氛围中不断超越自己。也正是这样,她教给了我人生的两课:一是永远不要高看自己,强中更有强中手;二是只要努力,能力的提高和成绩的上升是那么显而易见。
很喜欢付老师的一句话:在课堂上我们是师生,而在课堂下,我们做朋友。是啊,课下我们做朋友,有苦就诉,有喜也一起分享,不如意的时候也会得到一句鼓励。作为学生,在与老师一次次的谈心中找回信心与勇气,得到忠告与建议。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的座位靠着窗户。当早上的第一缕阳光拨开云雾历经千辛万苦照在我的脸上的时候,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将头左转九十度望着遥遥相对的另一栋楼。每次都会发现各种各样靠在栏杆上的姿态。此时,我都会仔细地观察他们的神态,发现大部分时候都是老师们在那像只麻雀唧唧喳喳,而学生们茫然四顾。这时,我总会以局外者的姿态去嘲笑那些讲着无用话的老师以及听老师讲话的那些学生。直到有一天,我被老付叫出去,站在走廊的栏杆旁,我静静地听着他对我学习及生活上的指导,给我分析考试的得失。突然,眼睛的余光与对面教学楼射来的一道目光相撞,刹那间,我可怕地发现,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是不是他此时正在嘲笑老付的唧唧喳喳,正在嘲笑我的“茫然四顾”。原来,我错了。
一个人的每段经历都可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所以一个学子对母校的情是无法用笔墨描述尽的。在此想引用李培根校长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唐小龙(保送北京大学)
再见,梦想起航的地方
三年又三年,当我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这句话不由地浮现在脑海,不是游子无奈的吟唱,也无诗人感秋伤月的怅惘,只余一丝淡淡的喜悦和对未来深切的期盼。
三年的时光如此清晰而生动,我坐在回忆的海滩,细细摩挲着身下的沙砾,那是从时光的沙漏流泻而下的珠贝,每一粒都承载着难以抹去的记忆。
三年前的我怀揣着懵懂的梦想和一丝忐忑踏进了临川一中,习惯性地仰起头,蔚蓝的天空,有着大海的广袤,大朵的白云,有着棉花的柔美。于是那蓝烙进了心底,那软融化了心扉,阳光大把地撒了进来,忐忑亦不见了,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我笑了,看着我梦想即将起航的地方。
人们常说老了的时候,回忆往昔,只余甜美,即使是刻骨的痛也成了甜。这话用在我身上似乎也合适。在追梦的路上,在这不长也不短的三年里,我笑过,哭过,痛过,伤过,没有青春叛逆的自暴自弃,却也有少年轻狂颓唐,没有大喜大悲的极致淋漓,却也有压抑抽泣大笑不已。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看着梦想一点点清晰,数着离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近,确实三年的过往都成了甜蜜的回忆,以至于现在只剩感谢,感谢有机会笑,有机会哭,有机会痛,因为这些让我的人生鲜活若此。
三年走过的这一路,现在能安静地回想,很庆幸,很庆幸来到了这里,很庆幸与这么多优秀的同学共处一地,很庆幸有老师关怀一路。在这里我学会磨去一身傲气,不仅因为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在这里我不断获得向上的动力,是老师的激励,更是高手如云的压力;在这里我学会乐观的活着,我学会让心强大,我学会笑对人生。在这里学到的实在太多太多,以至于那些琐碎的点滴在脑海中汇聚时,不由得弯了嘴角。
安静中的活泼,我曾如此评价我三年的学习生活。安静是基调,活泼穿插其间,安静的自习、温书,历史课本、政治课本,地理课本一遍遍地翻,烂熟于心仍嫌不够,数学试卷一张张地写,只求它别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那个时候很安静,心中只有一件事――认真读书,拼了命的读。但也有活泼的时候,全员出动热情高涨的搞合唱,天天鬼哭狼嚎似的练习;针砭时事,你一言我一语犀利交锋,当然,偶尔背着老师放部电影,全班聚在一起看,像一家人一样,很充实也很生动。我想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为珍贵的是一种经历,一种能力,统筹自己的生活,平衡学科压力,与人交往,友好相处。我想,当我完全掌握这些东西的时候,我离梦想应该又进了一步。
没有梦想的人是可悲的,人们如此说着,我亦如此深信着。是的,我们是一群有梦的人,三年前当我踏进这里的时候,我走上了追逐梦想的一段新旅程;而今,我将离开这里,带着我所收获的。这不是结束,因为当我的人生开始追逐梦想的那一刻起,这段旅程的终点将随着我的人生而不断延伸,永无止尽。
再见了,我梦想起航的地方,终有一天我将带着我的梦想再次回到这里,而那时的我又将是什么样呢?
刘珂(清华大学)
不求声名显扬,但求青春无悔
2011年江西高考理科第一名
很荣幸以全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荣录北京大学。在此,我要感谢临川一中,是她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造良好条件。我要感谢老师,是他们辛勤付出,不计回报为学生高度负责。一支粉笔,两袖清风。我要感谢父母,是他们在背后心甘情愿地全力奉献,支持鼓励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还要感谢同学们,落寞时是他们陪伴在我的左右,迷惘时也是他们给了我信心。他们愿意倾听我的痛苦与烦恼,愿意分享我的快乐与喜悦,与我一起面对困难。
岁月留痕,美好的高中时光就这样从指间溜走。一年前我带着不情愿和失落感来到临川一中,但一年后的今天,我却从这里走向北京大学。是的,这里的土壤更适合我们成长,这里的老师更是对我们加倍呵护。我们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更宽广的舞台展示自我。
高中的学习时光,听起来是那么的漫长,却过得那么快。然而,这是一段难忘的时光,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真情。今天,我们即将告别,面对别离。殷殷情意,终系不住欲行的脚步,沉沉泪水,终掩不住离别的钟声。相聚不知珍惜,别离才显情重。在我们的生命中又会有几个这样美好又充实的时光呢?
今天,我们可以坦然地说,我们曾经努力过,拼搏过。今天的毕业不仅是对昨天的总结,更是对明天的期待。古罗马哲学家小塞涅卡说:“没有人会感觉到青春正在消逝,但任何人都会感觉到,青春已经消逝。”我觉得,生活赋予我们无限高贵的礼品,那就是青春。我认为,年轻的我们要不甘平淡,也不应平淡。青春,正是我们掌握命运,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时候。世界上再没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东西了。
高中的洗礼,磨去了轻狂肤浅,造就了成熟稳重。高中的洗礼,褪去了懵懂腼腆的天真幼稚,张扬了自我选择的坚定理念。这段时光,这片土地,这里曾经的一切,给了我们青春与骄傲,光荣与梦想,勇气与执着。
真正的冠军永远跑在掌声的前面!希望学弟学妹们努力奋斗,考上理想的大学,为临川一中再创辉煌!不求声名显扬,但求青春无悔!
桂亚楠(北京大学)
让世界因你而精彩
三年前,我来到临川一中,老师告诉我们:“今天你们以临川一中为傲,明天临川一中为你们自豪。”怀抱着对明天的期望,我开始了三年的求学征程。一路上,有风有雨,有孤独有无助;但一路上,有敬业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与朋友的陪伴。这三年,我倍感充实与幸福。
回顾校园生活,点点精彩,滴滴动人。班主任老师曾有言:让世界因你的存在而精彩。为了证明这一存在,我们披星戴月,奋战高考,无悔于青春,无愧于母校。
高一,高中的起点。在那一年里,大多数同学都过得很艰辛。怀念早上赶时间,就这么从一楼拾级而上,周而复始;怀念中午奔食堂,就那么箭步飞奔而去,步履从未停滞;怀念晚上数星星,时光就那么如梭而逝,不留痕迹。这些,让我们真真切切体会到,我们不再是高中新生,更不再是初中生,而就是高中学生。我们必须以一个高中生来要求自己。课堂上,我们毫不懈怠,我们要对得起老师在讲台上挥洒的汗水;校园里,我们爱护花草,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维护母校的尊严。作为临川一中的一名学子,因她的荣耀所带来的自豪感早已融进了血液,流遍全身,物之所及,心之所想。
我们应该感恩母校。正是她以恢宏博大的学术底蕴,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生活的本领,但母校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生存的技能,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服输、不低头的精神。她不是温室,而是风雨操场,让我们经受洗礼。但她却永远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湾。
临川一中的孩子,拿出的不仅是高分,更是综合发展的素质。校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文化长廊里学生作品精彩纷呈,各种文艺活动层出不穷。我们“厚德,博学,体健,创新”。进入大学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这一校训,自强不息。正如饶校长所说,以大学生活为起点,珍惜时光,磨砺自己,依燕园之魂,润水木之灵,习中华文化之精髓,以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父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放眼世界,时刻关心母校的发展,常回母校看看。
在这个七月流火的时节,我们将要离开母校。离开,是为了完成母校寄托在每位毕业学子身上的期望;离开,是为了赶赴一场盛大的人生宴会,完成我们肩负的使命。临川一中给了我们太多太多,情至深处,言语都无法企及。在此,只有将这份恩情深深刻在心里。
于欢(北京大学)
我是一只小小鸟
五年前我刚到临川一中时,学校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每到上课下课都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食堂里排队时条条长龙望不到头,夹杂着餐具碰撞的声音。天晴时公寓里晾满衣物,远远望去,整个墙面就像一面巨大的花布。周一早晨升旗仪式,所有同学围着国旗列队,后来我看见一张那时的俯拍照片,就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小黑点。“这真像一块大大的芝麻饼。”有人得出结论说。
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规模的学校,虽然之前确实估计过。那年也是校庆50周年,又让我领略了一中的悠久历史和深刻内涵。校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共襄盛举,当时有一本厚厚的纪念册,我就发现,那上面的名单我几天几夜也数不完。
这种新鲜感并没有持续多久,取而代之的是陌生感。由于初来乍到,对周边环境和各种事项都还不熟悉,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老师们真的是很会心疼人,总是主动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提供了热情的帮助。甚至是气候变化时也会细心地提醒我们加减衣物。我常常想若不是怀着对子女般的爱,老师们怎么能做到这么无微不至巨细靡遗呢?熟悉情况的同学也热心地提供了帮助。在他们的关怀下,我迅速地消除了陌生感,融入到临川一中这个大家庭中来。
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临川一中,也爱上了这所学校和这里的一切。这里的老师们教学时都是那么严谨认真又不拘泥于教条,既传承师道又注重创新。老师们在教学中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注意我们的学习成绩但更注重我们的学习方法,常常和我们互动交流。学校也以各种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并选送优秀成果参加相关比赛,组织教师相互听课互相借鉴不断改良教学方法。又有很多为同学们准备的活动,如常常举办各种征文比赛、学科竞赛以及知识讲座,激发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热情。校报也向全体同学开放,为我们提供了锤炼思想、加强写作的园地。学校还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书画展、运动会、各种联欢晚会等。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也获得了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了师生互动,融洽了师生关系。所以在临川一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学校还有广泛的思想进步体系,每周一的早会和各个班级的班会都是平台,在这里,我们表扬与自我表扬,批评与自我批评,宣传好人好事,介绍先进经验,同时指出不好的现象,纠正错误。学校还设有校长信箱方便民意的表达。
学校的自然环境也值得称道。随处可见绿草如茵,秀木成林。漫步校园,无论是闲暇时散步,还是清晨时诵读,都有一股股诗意油然心生,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花坛里各色鲜花四季不断,赏心悦目,静气宁神,既装点了校园,也在紧张的学习之中给我们一抹清凉的安慰。尤其是九月份开学的时候,丹桂飘香,整个校园都氤氲在芬芳的气氛中。
然而偶尔也还是有抱怨的声音,比如在老校区时,有人就抱怨学校太拥挤,计算机教室小、篮球场位子不够等硬件设施不完备的问题。可是我觉得应该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学校在物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仍然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教学中来,没有做无谓的面子工程,老师们也都默默奉献着。以前教育还有“三苦”的说法,随着条件改善,已经很少人提起了,但刻苦努力的精神不能丢,有了新校区,有了完备的基础设施,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好好利用这些条件,发展自己。
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我感觉自己像一只小鸟,而母校像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我无法数出我在这所得到的宝贵财富。你能看见的变化是羽翼的丰满,但关键是学会了觅食与飞翔,这些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感谢母校在我的生命里扮演这么重要的角色,也让我有机会在她的漫长历史中扮演一个角色。我得到了很多很多,然而无法给出任何关于回报的承诺。事实上我们只是母校历史长河中的过客,一拨拨离开,一拨拨又来。我们的生命有尽头,而母校与时间共存,她历久弥新,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怀着梦想来到临川一中,载着希望扬帆远航。大部分人不会再回到这里,至多在校庆的时候故地重游。可我们将铭记这里,铭记这充满青春记忆的校园。有一天,我们可能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相遇,那时侯,我们再谈起母校,一定是满怀着幸福和微笑。
阙洋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