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50载少男少女成白发老者抚州一中58届高中同学昨聚首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9.10
【版次】第05版:抚州综合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文/图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50年前,恰逢少年的他们满怀报效祖国的激情,踏上了求学路;50年后,步入古稀之年的他们在家乡团聚,共叙同窗之情。
昨日,在市区金禾宾馆,近70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如孩子般开心,他们是抚州一中(原临川中学)58届高中毕业的部分老同学。望着彼此花白的头发,回忆起当年的同窗生活,他们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令他们难忘的年代———
百年校庆时
约定再相聚
昨日上午,在金禾宾馆,此次抚州一中58届高中毕业50周年师生联谊会组织者之一黄发祥告诉记者,该届高三年级共有5个班200多人,现在平均年龄70多岁,年纪最大的78岁,最小的也有69岁,大多数人已几代同堂。在抚州一中举行建校百年校庆活动时,他们就约定2008年高中毕业50周年时再相聚。
黄发祥说,50年前,一群稚气未脱的少男少女有缘一起度过了令人永生难忘的美好花季,也携手经历了风风雨雨的非常岁月,结下了不解的校园情、师生情和同学情。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如今,他们都已年过花甲、白发苍苍,有的曾是政府官员,有的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高级专家,有的是旅居海外多年的华人华侨。同学们都想趁身体健康还能走得动,一些师长还健在,大家见见面叙叙旧,看看家乡的变化,于是,他们从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回来了。
久别重逢
喜极而泣
“老同学,你不认识我了吗?”老人看了再看,但还是遗憾地摇了摇头。“仔细看看我,老伙计!”另一位老人微笑着说。在旁边其他同学的提醒下,两位老人终于相互喊出了对方的名字,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泪光在他们眼中闪动。这是昨日在金禾宾馆里多次出现的情景。
分别50年后,昔日的同窗重逢在一起,叙不完久别的思念,道不尽久别后的人生苦乐。在沈阳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工作的邹云林老人难忘同学之谊赶来了,多年定居美国、日本的辛树治、李福祥老人也飘洋过海不远万里赶来赴会。黄发祥告诉记者,这次前来聚会的近70位同学中,有近一半是从外地赶回来的,同窗情深意厚可见一斑。
身在异乡
乡音未改
不论是从祖国各地还是从海外赶回来团聚的同学,几十年乡音不改,见面之后都用抚州话交谈,彼此感觉非常亲切。
专程从日本、美国赶回来的李福祥、辛树治两位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激动。李福祥今年70岁,旅居日本东京已24年,现在东京一家医院工作,至今仍未退休,这次同学聚会,他是请假专程而来的。在日本,他已儿孙满堂,两个孩子已加入日本国籍,但他至今还保留中国国籍。辛树治今年已75岁,临川人,移居美国旧金山已24年,虽已和儿女加入美国国籍,但他乡音未改,在家一直说家乡话。他对记者说,这次为了和同学团聚,他从美国旧金山坐了13个小时的飞机到香港,昨日辗转来到抚州。他说,人生能有几个50年?落叶归根,自己这么大年纪也到过很多地方,外面的世界无论多精彩,还是家乡好!
据了解,参加抚州一中58届高中毕业50周年师生联谊会的近70位同学今明两天将回访母校进行师生联谊,并游览市内景点感受抚州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