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风物>报纸>  九旬老人30载的助善情结:――记资溪县马头山林场离休干部陈

九旬老人30载的助善情结:――记资溪县马头山林场离休干部陈

作者:陈光平余进 出版日期:2009.11.04 点击数:0

【作者】 陈光平 余进

【报纸名称】:抚州日报

【出版日期】2009.11.04

【版次】第二版(综合新闻)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听说资溪县马头山林场有位年近九旬的离休干部,30年来修桥补路、扶贫济困,好事不断。日前,笔者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了老人的居住地――马头山林场苗圃工区。刚到目的地,迎面走来一位身高约一米八、衣着朴素但精神矍铄的老人。随行的林场干部告诉笔者,他就是有口皆碑的陈明辉老人,今年已经89岁高龄了。 在主人的引领下,笔者来到老人的家,只见普通的三套间平房,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现代化家电,但整洁得让人耳目一新。客厅墙上挂着几幅已经发黄的照片,诉说着老人坎坷却辉煌的过去:1948年,出身贫寒的陈明辉在辽沈战役中起义;1949年,参加了解放南京的渡江战役并立功受到上级表彰;1953年转业后辗转来到马头山林场成了一名伐木工人,自此他在资溪安家、扎根。 老人有三儿一女,都成家立业、家境较宽裕。1982年,离休后的陈明辉本来可以好好享享清福,可老人却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传统,生活勤俭节约,逢年过节都很少给自己添置新衣,鞋子总是穿破了不能再补了才舍得再买。吃的方面更不讲究,平常难得买肉。有一次,大儿子从外地回来,买了些肉和水果给他补身子,可陈明辉却把其中的一半送给同村的孤寡老人万国根。当家人有些不解地看着他时,他解释道:“我有退休金,想吃可以自己买,人家实在是困难。” 在大家的眼中,陈明辉是一位充满爱心的长者。生活中对自己一向非常“小气”的陈明辉,帮人做好事却非常大方。哪里的路不平、桥坏了,哪里就有他挥锹抡镐的身影;哪家生活困难了,他就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哪家的小孩逃学外出玩耍了,他主动上前说理劝导……今年8月,林场建了个健身广场,可是雨天路泥泞不好走。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1000元将健身广场铺成水泥地。 邻村有个叫童梅芳的中年妇女,丈夫不幸去世,她独自支撑着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的重负让这个家庭蒙上了阴影,童梅芳的大儿子因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而变得日益消沉,整天无所事事,正在上初中的小儿子面临辍学。陈明辉老人得知后,上门为他家送去学费,而这一送便直到童梅芳的小儿子大学毕业;童梅芳的大儿子在他的耐心开导和资助下,在浙江开起了面包房,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退休不退岗。离休后陈明辉老人并没有闲下来,只要一有空就向附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因此他多了个头衔――“义务宣传调解员”。 马头山林场68岁的退休工人楼某家里盖起了一栋楼房,儿子在外做生意,生活比较富裕。但楼某听说别人在单位上领取了低保金,就多次到场里要求也给他发放低保金。林场干部以其不符合办低保条件耐心细致地做楼某的思想工作,可楼某以年纪大为由继续无理要求。有一次,楼某前来强要低保正好被陈明辉遇到。陈明辉便拉着楼某到一旁说:“老弟呀,现在生活都富裕了,日子好过了,我们这些老头子就不能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如果论年纪,我总比你更应该得到低保吧……”一席话之后,楼某心服口服地回家了。 有了陈明辉这样的义务宣传调解员,林场非正常上访事件越来越少了。每当有人问他,您都离开岗位了,还操这份心干什么?陈明辉老人总是笑呵呵地回答说:“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能为党和政府发挥一点余热、为老百姓做些有益的事是我最快乐的事。”

陈光平 余进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