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风物>报纸>  守望大山四十三载

守望大山四十三载

作者: 出版日期:2014.07.17 点击数:0

【副篇名】——记全国优秀护林员、资溪县马头山林场职工吴可生

【报纸名称】:江西日报

【出版日期】2014.07.17

【版次】第B02版:综 合

【入库时间】20140810

【全文】

徐新仁 余 进

他是一名普通党员,却成为16万亩原始森林护林队伍的“领头羊”,今年5月成功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榜”;他只有小学文化,却对马头山原始森林地貌特征、林相道路、动植物名称了如指掌,是众多林科院研究生、国内外专家学者口中的“硕导”。他就是全国优秀护林员、全省劳动模范、资溪县马头山林场职工吴可生。

1971年,吴可生进入马头山林场工作。进入新世纪,马头山林场被划为保护区,吴可生成为森林保护区一名护林员。

马头山林场山林面积16.4万亩,省界长达130多公里,县界110公里,邻省邻市的人上山仅要半个小时,林场护林员到达边界则要走上半天的山路,护林形势非常复杂,护林的艰辛可想而知。吴可生知难而进,把一名党员的责任扛在肩上,主动担当起林场护林队“领头羊”的角色。

吴可生和他的护林团队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清晨吃完早饭出发,日落回到护林站,一天要走40多公里山路,饿了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睡石块。这些年来,吴可生每年都要穿破七八双解放鞋和四五件迷彩服,光摩托车就骑坏了六辆。吴可生告诉笔者,在深山里的护林工作不但辛苦、单调,还必须学会与各种毒虫、野兽打交道,充满危险。

一次,数名邻县村民潜入林场准备盗伐林木,吴可生发现后上前阻拦。见到只有吴可生一人,盗伐者先是百般求情,答应给重金酬谢,吴可生义正词严地说:“我只有管林的权力,没有让人砍林的权力!”见软的不行,盗伐者又举刀威胁。吴可生毫不畏惧:“森林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产,若想砍伐,除非从我身上踩过去!”就是这样,吴可生凭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凛然正气,一次次吓退了盗伐者,成了村民口中的“黑包公”。多年来,吴可生为林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呵护片片青山。

14年来,吴可生不但出色完成了护林的本职工作,还肩负着一项光荣艰巨的使命——大山向导。

2001年,马头山林区获批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保护区后,前来马头山考察的专家学者不断,当了十多年护林员的吴可生成为向导的不二人选。他无数次带着专家学者翻山越岭、蹚水涉河,走遍了保护区的峰峦山谷。做向导时,吴可生“一心二用”,在带路的过程中,“偷师”专家学者,与省内外多名教授成了朋友,留意听他们讲解林木知识。

凭着对大山的热爱与兴趣,只读过小学的吴可生,竟能识别保护区上千种植物,对动植物的名字及特点如数家珍。这些年,吴可生带过的研究生超过百名。对于自己的“硕导”经历,吴可生颇为自豪。今年暑假,他又带着一批来自上海、天津、南昌等地高校的研究生。

从护林员到向导、再从向导到“硕导”,三种身份集于一身的吴可生用责任和坚守诠释着对大山挚爱的赤子情怀,带领一帮护林人兢兢业业地守卫着森林,保护着资溪的生态资源。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