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风物>报纸>   灵谷峰上的战斗

灵谷峰上的战斗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2.2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华兴时报

【出版日期】2008.02.21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820

【全文】

本报特约记者 张晓茹 池长斌 随着一支支队伍到达现场,宁夏电力公司支援江西抗灾救灾恢复重建的“集结号”在2月18日晚9时嘹亮吹响! 歪斜在抚州金溪县灵谷峰顶,被覆冰压拧成交叉形状的220千伏临里线58号门型杆塔,是宁夏公司突击队攻克抚州电网战役的第一座堡垒。 ■灵谷峰上送电人 抚州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山峰林立。宁夏突击队负责抢修的220千伏主电网的上百基杆塔大多架设在山峰顶上。 为了争分夺秒早日完成任务,2月18日赶至现场的宁夏突击队决定连夜工作。于是在这天入夜后的灵谷峰,出现了这样的一幕:车灯、应急照明灯的光芒交相辉映,号令声、呼喝声响彻峰谷,在辽远寂静的重峦叠嶂中形成一道特殊的风景。 即便有应急照明灯的照明,夜间山路还是步步难行。一手提着应急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加上压在肩上那重达100多公斤的各类工器具,队伍只能缓慢前进。虽然58号杆塔约200米的海拔并不算高,但黑暗中从山底抬着工器具到达现场,前方指挥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新说:“一趟少说也要花上20多分钟。”数吨重的工器具、原材料就是这样和着汗水,用一双双手、一个个肩膀运到峰顶。 来自宁夏电建送变电分公司的突击队员们经过多年转战南北的风雨历练,作业环境的艰苦、全天候的连续作战、施工技术的复杂,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体验。因此,在灵谷峰迎战各种困难时,他们个个勇而无畏,百折不挠。 记者看到,在山间挖地锚坑的队员不断遇到山石,阻力极大。“由于天黑,这里原有的地锚坑只找到一个,其余全部要重新挖。”19日早上10时,负责指挥此处杆塔修复工作的乔广社介绍说,“十几个坑到现在都没有挖完。” 除了地质,乔广社认为施工主要困难还体现在交通运输和时间上。山路崎岖,影响了发电机、地锚、钢丝绳等工器具的运送速度;仅两天的施工时间要完成两基杆塔修复,还要保证在施工时不影响相临杆塔的安全。但这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宁夏送变电干将同时表示:“再多的困难都能克服,我们要在江西的红土地上展示宁夏送电人的风采。” ■指挥部里的“红眼睛” 2月17日开始,宁夏突击队前方指挥部由抚州进驻金溪县供电公司。一幅220千伏临里、贵里线路现场平面图和施工任务表挂在显目位置,每基杆塔的缺陷、每项任务完成的措施和时间及责任人一目了然。突击队、技术方案组、安全检查组、后勤保障组、新闻报道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方便面、速溶咖啡让指挥部全体成员精神抖擞,不眠不休,因严重缺觉熬红了的双眼,是指挥部成员的“标识”。 总指挥邓永辉、副总指挥何定宁每天都要数次奔忙于指挥部和几十公里外的抢修现场之间,跋涉在抚州的群山峻岭中。 18日赶到的公司副总工程师、安全检查组组长来文青,顾不上休息,亲自画起了施工线路CAD图。 负责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的两个年轻小伙朱俊宁和俱鑫,为了保证攻坚战的“中枢”高速运转,保持各方联系,整夜守在指挥部,累了就直接往简易行军床上一倒,饿了泡一袋方便面。每天,两人的睡眠时间加在一起都不到5个小时。 19日午后,宁夏电建建安分公司党委书记、技术方案组组长贺朱庆终于有机会在指挥部的行军床上休息了一会,虽然旁边的电话铃声不断响起,忙碌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他还是很快就睡着了。虽然这次难得的休息仅仅十几分钟,但他说,这还是很管用。“现在别的都不缺,就是缺觉。” ■“386万抚州人民倍感温暖” 宁夏援军的到来,很快引起了抚州社会各界的关注。 19日上午,《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大江网》等省内主要媒体记者来到灵谷峰220千伏临里线58号杆塔施工现场,对邓永辉总指挥进行了采访。 这天下午4时,江西抚州市常务副市长谢发明,江西省电力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吕华忠在金溪县县长、抚州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的陪同下来到指挥部,带着抚州人民和电网员工的谢意,慰问远道而来的宁夏电力援军。谢发明深情地说:“为了抚州电网的抢修,大家千里迢迢而来,吃苦受累在前,我们抚州386万人民倍感温暖,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深情厚谊。” 在了解到宁夏电力援军将在2月23日火速完成攻坚任务后,谢发明显得有些激动,“这次遭灾,抚州220千伏、110千伏线路倒杆塔数量占到江西全省一半。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得到恢复,这得益于我们党的领导,体现了我们国有企业勇于担当重任的可贵精神,这次电网抗灾救灾的速度创造了奇迹,非常了不起。” 邓永辉总指挥向抚州市委市政府、江西省电力公司对宁夏电力援军的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宁夏电力人能够参加支援江西电网的大会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宁夏电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请抚州人民放心。”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