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全市转型发展排头兵打造“领跑全市、影响皖北”的新相山相
【作者】 卢珊珊梁辉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2.10
【版次】第05版(五版)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本报讯 在全市“转型发展攻坚年”的号角吹响之际,相山区于2月9日隆重召开“转型攻坚年”动员暨2011年度总结表彰大会,表彰2011年度在综合目标考核、城市房屋征收、招商引资、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业经济、党风廉政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鼓励和动员全区上下继续以“四区”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思想大解放,形成大格局,谋求大突破,实现大跨越”的目标,创新实干,勇争一流,着力打好转型攻坚战,当好全市转型发展排头兵,打造“领跑全市、影响皖北”的新相山。
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围绕“食品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按照“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要求,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对形成产业链有决定性作用的重大骨干项目,逐步强化组合式、点对点招商。成立12支由常委分别带队的招商组,继续高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同时,整合外资办、开发区、商务局及各镇办招商力量,确保把主要精力、优势兵力、优秀人才放到引进“顶天立地”大项目上来,在招商方式上进一步创新突破。强化项目投资收益评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完善招商考核办法,提高资金到位考核权重。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土地、闲置厂房追加投资,加快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和扩能挖潜,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
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抓服务”“抓落地”和“抓储备”三大重点。加大跟踪服务力度,确保佳康食品、国口窖、松源食品等8个食品项目上半年建成投产,为全年实现百家企业、百亿产值的“双百目标”奠定基础;加快华松商业广场、中泰广场、国购广场、大润发二期等商贸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档次。认真梳理签约、意向项目,按照有关辖区、部门进行责任分解,并落实负责人,逐项抓签约项目落地和实施。一季度确保温州食品园等10个集中奠基项目全面开工,争取瑞典欧特利、小商品市场、恒大休闲特色商业街等项目及早 落地建设。围绕特色产业集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宜业环境,认真筛选、包装推介一批牵动性强、产业链长的大项目,以优质的项目支撑相山新一轮的大发展。
打好平台建设攻坚战。坚持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渠沟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区联动”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平台。继续推进凤凰山经济开发区“形象提升”工程,加快热电厂供热管网向开发区延伸,新扩区3平方公里,加快食品检测中心、商务会所、标准化厂房三期等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湘西河景观整治,启动小任庄综合服务区项目;抢抓2012中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的机遇,全面展示食品专业开发区的形象和实力,加强交流,推进合作,让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这张“特色名片”一举成名。加快渠沟工业集中区建设,一季度完成项目区产业发展规划,开工建设道路、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全力引进食品配套、食品机械和其他新兴产业,年内入驻企业不少于业产业化“九千一万”工程,做大做强中药材、花卉、蔬菜、水果等优势产业,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基地。继续扩容升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提升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依法、稳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全力打造1―2个特色农业发展示范村;结合张集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引进和开发农家乐、自助采摘等休闲旅游项目,集聚人气,壮大经济效益。
打好城乡统筹发展攻坚战。加强规划引领,抓好示范带动,提升改革创新的能力,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抓好桥头“四房”建设的同时,全面启动土楼社区二期、钟楼集中区项目,重点打造张集农村社区化建设的示范点,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全域相山城市化;加大西部农村地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公共事业的投入,早日实现城乡社会保险、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继续抓好万村千乡、新网工程,加快发展农技推广、农产品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购物、交通、通讯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张集特色街建设、花卉交易市场、千亩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商贸服务流通环境。
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攻坚战。
坚持建管并重,提升规划水平,全面优化“宜居宜业”环境。一方面要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树立“现代化城区”的理念,两年内,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实施“老城区、新城区联动发展”计划,形成以老城区为中心,以渠沟镇为副中心,以任圩办、人民路办、东山办、南黎办、曲阳办为结点的空间布局;坚持“沿山沿河沿湖组团推进”,尽快开工建设西山路城市综合体,全面实施相王新城、余庄社区等棚户区改造项目,重点实施好城里社区、方顶社区、翠苑小区等13个拆迁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廉租房、公租房、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安置房建设,加快形成“多点突破、大干快上”的大建设、大发展局面。另一方面要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深入开展“1234”城市管理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服务城市、管理城市水平,即围绕实现关注民生、直面民情、化解民怨、集聚民气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抓好保洁区域由城区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延伸和背街小巷保洁由8小时向12小时乃至16小时延伸,完善街道、社区和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主体权责统一的责任体系、依托网格化监督网络和城市管理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监督体系和整合行政执法局、镇和街道的执法力量的强有力的综合执法体系,实现转变城市管理理念,推进社区由领导、管理到指导、服务的角色转变,社区自治能力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稳步推进小区物业管理,加强城乡环卫管理,管理成效大力提高;牢固确立“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党员干部都是服务员”的观念,深化行政服务改革,服务水平快速提高;以规划为引领,以市场化机制建设城市,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城市,形成人人投身社会建设,人人参与社会管理,人人争当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城市品位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