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社区写春秋―――记市公安局相山分局城南派出所春秋社区民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3.05
【版次】第02版(第二版)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她是一名既聪慧善良又敬业爱岗的社区女民警。
当了12年“片儿警”的她,在基层复杂的矛盾纠纷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用自己的行动和坚强信念赢得了群众信任,百姓既当她是“政府”,又当她是“闺女”。
她,就是市公安局相山分局城南派出所春秋社区民警王怀芬。
情为民所系 赤诚服务群众大到下岗再就业、防偷防盗,小到修个水龙头、劝儿女尽孝……王怀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为群众办了无数的好事和实事。工作中,她摸索出一套真心、热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五心”工作法,使春秋社区成为全市社区警务工作的新亮点。
上任伊始,她便将自制的5000多张“警民联系卡”送到辖区居民手中,上面的电话号码不仅仅是一串简单的数字,还是为民服务的郑重承诺―― ―“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
在群众的眼里,王怀芬是个贴心人。春秋社区居民李阿姨说:“王怀芬工作很负责,非常热心,不管是不是她分 内的事,她从来不推,尽量帮忙解决,大家都喜欢找她。”租住在春秋社区的陈大妈没有固定的工作,丈夫残疾,一儿一女正在读大学。全家生活仅靠陈大妈打工挣些微薄的收入,家中连洗衣机这样最基本的电器都舍不得买。听说了这个情况,王怀芬便把陈大妈列为自己的帮扶对象,还把自家正在使用的洗衣机送了过去。
刑满释放和劳教人员是社会的特殊人群,他们有过违法犯罪的经历,如果不及时教育转化,很可能会再次走向违法犯罪。为帮助社区27名有这样经历的人员尽快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新人,王怀芬不仅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帮教,生活上也关怀备至。
青年女子李某曾有吸毒史,戒毒后思想消沉,常感到无所事事。王怀芬多次找到她,耐心对她进行开导、宽慰、鼓励,促使她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李某做生意缺少资金,尽管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王怀芬仍回家取出两千块钱交给她。小李感激地说,“是王警长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鼓起了生活的 勇气……”在王怀芬身上,有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民情日记”:张家孩子的户口差了两岁、李家的下水道时常堵塞、王家的宠物狗扰民、马家的四个孩子上学困难……挖社区资源 巧筑防控网在王怀芬看来,春秋社区作为一个近万人的开放式社区,仅靠一个社区民警,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不可能“看”得住,治安防控工作关键要做得“巧”。
社区民警虽然只是一名普通个体,力量有限,但通过发动基层社区组织和广大社区居民,就能转动大资源。
究竟该如何抓住重点,强化社区的安全防范工作呢?在实践中,王怀芬摸索出一套“抓实口、盯房屋、管场所、帮失足、通警情、补缺口”的安全防范法。
为管理好出租房屋、暂住人口,王怀芬从入户登记查访入手,做到“逐户上门,全面登记,摸清底数,掌握动态”,把实有人口、出租屋全部录入管理系 统,分类编号,按类级实行月、周、日检查,并对经营和从业人员做好登记,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根据辖区社会治安特点,每周发布“治安通告”,使居民在全面了解当前治安动态和各项防范措施的基础上,提高防范意识。
认真细致的工作,增进了警民之间感情,也使王怀芬在工作上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王怀芬依靠社区居委会,成立了社区群防群治委员会、流动人口管理站、民事调解委员会等多个组织。同时,利用社区群众资源组建了治安防范“三级网络”:片长―― ―楼栋长―― ― 低保巡逻人员,选出56名热心社区事业、关心社区发展的居民为楼栋长,组建了一支60人的义务巡逻队。
2011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王怀芬借老城区改造时机协调社区居委会等部门,在社区内各交通要道、易发案重点部位安装了16个实时监控探头,大大增强了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力,社区发案率逐年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善解百家结 打造和谐社区“您帮俺问问,这事弄得俺家孩子都不敢从他家门口过了。”一天深夜,居民老万打电话给社区民警王怀芬,请求帮助。王怀芬一问,才知道原来老万的邻居家养了一条狗,一听到有人从门口经过,狗就窜出来,冲人直叫。
老万上小学的孩子经常被狗惊吓。王怀芬立即前往调解,双方都很配合,事情很快得到解决。像这样的事情,王怀芬一年下来不知道办多少件。
在她看来,居民的事情就是她的事情,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把纠纷解决在基层。
2011年6月的一天,来淮北打工的李某到警务室求助:其妻子行走在玫瑰苑小区的人行道时,被9栋外墙脱落的瓷砖将左胳膊动脉砸断,正在医院救治。由于夫妻二人刚来淮北不久,无经济收入,自己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去解决这个飞来的横祸。看到李某无助的眼神,王怀芬立即找到社区负责人、小区的开发商及相关部门,最终 妥善解决了李某医药费。
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对于王怀芬来说,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几乎每个晚上,每个节假日,她都要到社区转转,看看各家各户的门窗是否已经关上,哪户人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大家都说,王怀芬是一位用“心”在工作的民警。时间长了,王怀芬与辖区百姓相处得就像一家人,辖区群众找她求助也不分是否是工作时间,常常有人早上五六点钟就到她家反映情况或寻求帮助。
有辛勤的付出,必然有荣誉和情感的收获。
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助人为乐好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实践模范”、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前不久,她又被作为全国公安机关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候选人上报到公安部……从警12年,王怀芬获得了无数荣誉。春秋社区多次被评为“平安社区”和“无毒社区”,春秋社区警务室也于2008年度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正规化建设优秀警务室”。
而在王怀芬心里,最大的满足是社区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最恬美的幸福是社区的安宁与和谐。
她说,她更愿意怀着一颗平常的心,做一些平常的事。
她是一名既聪慧善良又敬业爱岗的社区女民警。
当了12年“片儿警”的她,在基层复杂的矛盾纠纷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用自己的行动和坚强信念赢得了群众信任,百姓既当她是“政府”,又当她是“闺女”。
她,就是市公安局相山分局城南派出所春秋社区民警王怀芬。
情为民所系 赤诚服务群众大到下岗再就业、防偷防盗,小到修个水龙头、劝儿女尽孝……王怀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为群众办了无数的好事和实事。工作中,她摸索出一套真心、热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五心”工作法,使春秋社区成为全市社区警务工作的新亮点。
上任伊始,她便将自制的5000多张“警民联系卡”送到辖区居民手中,上面的电话号码不仅仅是一串简单的数字,还是为民服务的郑重承诺―― ―“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
在群众的眼里,王怀芬是个贴心人。春秋社区居民李阿姨说:“王怀芬工作很负责,非常热心,不管是不是她分 内的事,她从来不推,尽量帮忙解决,大家都喜欢找她。”租住在春秋社区的陈大妈没有固定的工作,丈夫残疾,一儿一女正在读大学。全家生活仅靠陈大妈打工挣些微薄的收入,家中连洗衣机这样最基本的电器都舍不得买。听说了这个情况,王怀芬便把陈大妈列为自己的帮扶对象,还把自家正在使用的洗衣机送了过去。
刑满释放和劳教人员是社会的特殊人群,他们有过违法犯罪的经历,如果不及时教育转化,很可能会再次走向违法犯罪。为帮助社区27名有这样经历的人员尽快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新人,王怀芬不仅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帮教,生活上也关怀备至。
青年女子李某曾有吸毒史,戒毒后思想消沉,常感到无所事事。王怀芬多次找到她,耐心对她进行开导、宽慰、鼓励,促使她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李某做生意缺少资金,尽管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王怀芬仍回家取出两千块钱交给她。小李感激地说,“是王警长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鼓起了生活的 勇气……”在王怀芬身上,有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民情日记”:张家孩子的户口差了两岁、李家的下水道时常堵塞、王家的宠物狗扰民、马家的四个孩子上学困难……挖社区资源 巧筑防控网在王怀芬看来,春秋社区作为一个近万人的开放式社区,仅靠一个社区民警,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不可能“看”得住,治安防控工作关键要做得“巧”。
社区民警虽然只是一名普通个体,力量有限,但通过发动基层社区组织和广大社区居民,就能转动大资源。
究竟该如何抓住重点,强化社区的安全防范工作呢?在实践中,王怀芬摸索出一套“抓实口、盯房屋、管场所、帮失足、通警情、补缺口”的安全防范法。
为管理好出租房屋、暂住人口,王怀芬从入户登记查访入手,做到“逐户上门,全面登记,摸清底数,掌握动态”,把实有人口、出租屋全部录入管理系 统,分类编号,按类级实行月、周、日检查,并对经营和从业人员做好登记,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根据辖区社会治安特点,每周发布“治安通告”,使居民在全面了解当前治安动态和各项防范措施的基础上,提高防范意识。
认真细致的工作,增进了警民之间感情,也使王怀芬在工作上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王怀芬依靠社区居委会,成立了社区群防群治委员会、流动人口管理站、民事调解委员会等多个组织。同时,利用社区群众资源组建了治安防范“三级网络”:片长―― ―楼栋长―― ― 低保巡逻人员,选出56名热心社区事业、关心社区发展的居民为楼栋长,组建了一支60人的义务巡逻队。
2011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王怀芬借老城区改造时机协调社区居委会等部门,在社区内各交通要道、易发案重点部位安装了16个实时监控探头,大大增强了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力,社区发案率逐年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善解百家结 打造和谐社区“您帮俺问问,这事弄得俺家孩子都不敢从他家门口过了。”一天深夜,居民老万打电话给社区民警王怀芬,请求帮助。王怀芬一问,才知道原来老万的邻居家养了一条狗,一听到有人从门口经过,狗就窜出来,冲人直叫。
老万上小学的孩子经常被狗惊吓。王怀芬立即前往调解,双方都很配合,事情很快得到解决。像这样的事情,王怀芬一年下来不知道办多少件。
在她看来,居民的事情就是她的事情,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把纠纷解决在基层。
2011年6月的一天,来淮北打工的李某到警务室求助:其妻子行走在玫瑰苑小区的人行道时,被9栋外墙脱落的瓷砖将左胳膊动脉砸断,正在医院救治。由于夫妻二人刚来淮北不久,无经济收入,自己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去解决这个飞来的横祸。看到李某无助的眼神,王怀芬立即找到社区负责人、小区的开发商及相关部门,最终 妥善解决了李某医药费。
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对于王怀芬来说,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几乎每个晚上,每个节假日,她都要到社区转转,看看各家各户的门窗是否已经关上,哪户人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大家都说,王怀芬是一位用“心”在工作的民警。时间长了,王怀芬与辖区百姓相处得就像一家人,辖区群众找她求助也不分是否是工作时间,常常有人早上五六点钟就到她家反映情况或寻求帮助。
有辛勤的付出,必然有荣誉和情感的收获。
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助人为乐好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实践模范”、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前不久,她又被作为全国公安机关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候选人上报到公安部……从警12年,王怀芬获得了无数荣誉。春秋社区多次被评为“平安社区”和“无毒社区”,春秋社区警务室也于2008年度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正规化建设优秀警务室”。
而在王怀芬心里,最大的满足是社区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最恬美的幸福是社区的安宁与和谐。
她说,她更愿意怀着一颗平常的心,做一些平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