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风物>报纸>  相山公安分局巡防控“七法”出成效

相山公安分局巡防控“七法”出成效

作者: 出版日期:2009.08.0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安徽法制报

【出版日期】2009.08.07

【版次】第03版 (前沿直击·江淮法眼)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淮北讯 近年来,淮北市公安局相山分局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形成了“与其花钱搞破案,不如出钱抓防范”的治安理念,牢固树立治安防控大格局,在实战中总结出夜间查缉识别嫌疑人“七法”,即在夜间巡逻中,通过对人员体貌、口音、车辆、人数、携带物品等特征寻找可疑点,进而在盘查中寻找矛盾、发现疑点、准确识别犯罪嫌疑人,形成一套较为规范的战术型工作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七法”是,身份年龄可疑识别法。即检查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判明真伪,核清身份、年龄;检查其携带的《通讯录》、手机号码簿等记录,印证其身份;判明是否为高危地区人群。行为可疑识别法。即通过发现嫌疑人的反常表情、反常动作等迹象,以确认嫌疑。口音、体貌与面部表情可疑识别法。即通过仔细观察人员体貌特征发现疑点。自相矛盾识别法。即在盘查两名及多名人员时,分开盘问,互相之间关系说不清楚,陈述携带物品、活动过程、同行人员来去目的等情况不一致、相互矛盾或有破绽的。携物可疑识别法。即通过对人员所携带物品进行判断并进一步检查。物品痕迹识别法。即通过对人员、交通工具外观观察判断识别:如身负可疑外伤、身上有血迹或污痕的;衣服被撕扯破损严重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车锁有撬痕或车窗玻璃、车门损坏的等。思维延伸识别法。即在面对被盘查对象时要拓展思路,不能受现场局限,比如在对被盘问人的人身及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赃物和作案工具,但是一时又不能排除嫌疑,通过思维上的延伸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相山公安分局通过以上“七法”在巡逻中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69人,其中移送起诉83起、劳动教养6人、治安处罚185人。 (刘波记者王锦森)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