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域相山共享美好生活
【作者】 吴永生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0.16
【版次】第07版(七版)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相山区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生活。
相山区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图为新型农村社区―― ― 桥头社区。
近日,相山区渠沟镇凤凰新城土楼社区7栋307室的成加虎,从刘东煤矿下夜班后回到家中,舒服地坐在客厅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饭。“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周围环境又脏又乱,现在环境好了,到哪都干干净净的,自己家里当然要收拾得干净整洁啦。”成加虎微笑着对记者说。
相山区美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居住条件,广大群众感受到城乡之间的生活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相山区坚持把美好乡村作为“推进城市转型、当好全市发展排头兵”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积极行动,全力推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迈出了坚实步伐。2009年以来,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相山区坚持“科学规划、全面部署、典型推动”的原则,高标准编制《相山区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规划》《渠沟镇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凤凰新城、钟楼中心镇、张集小城镇3个专项规划,实施了“521”工程,即规划建设集聚5万人规模的凤凰新城、2万人规模的钟楼中心镇、1万人规模的张集小城镇。2010年,结合区情,相山区提出了“全域相山城市化”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
在群众眼中,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最大变化就是环境的改变。2009年以来,相山区着眼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以“521”工程为主线,快居民集中区建设。目前,凤凰新城土楼社区一期工程22栋住宅楼已经交付使用,桥头社区33栋住宅楼主体基本建成,张集132户商业网点楼和60套居民楼建成使用,社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完善。为进一步加快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步伐,相山区渠沟镇在土楼社区一期居民住宅楼交付使用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实施二期工程。“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全面展开,村容村貌变得整洁有序。
美好乡村绝不仅仅是盖几栋漂亮的楼房。如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如何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才是美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相山区累计投入10亿多元,
加快建设凤凰山经济开发区,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围绕食品工业及配套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香港锦泰食品、温州食品工业园等一大批超亿元项目建成投产或正在加快建设。相山区还与上海、广东等9家食品协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发展关系。
食品产业的加速集聚,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为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相山区出台了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高效经济作物规模种植优惠政策,3年来共发放扶持资金1600万元,积极鼓励种植大户参与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介入流转、工商资本投入土地流转,突出示范带动,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相山区实现土地流转面积1.6万亩,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64家,建成9个千亩农业产业化基地和1个万亩优质蔬菜基地。该区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坚持以市场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延伸现代服务业链条,建成凤凰山农贸城、凤凰新城农贸市场、钟楼百货大市场、真棒特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三产互补共融、联动发展,使2万多农民进城、进园区、进创业基地,促进农民持续有效增收。相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4472元增长到2011年的6748元,年均增长14.7%。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重在惠及民生,重在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村内公共服务水平,相山区3年来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2亿元,重点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均衡发展。
该区完成了11所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12万平方米校舍加固工程,建成了1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了村村有农家书屋和农民健身场所。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逐年提高,全省一流的农村养老院建成使用。累计完成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1.5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天然气西部延伸工程投入使用,城乡资源共享、城乡文明共建的机制逐步完善。
“以前想让孩子去市里上学,为的就是有个好环境。现在不用了,我们这里就是‘城里’了!”成加虎说。
编后: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
如何评判美好乡村建设的成效,标准和角度或许有很多,但从根本来说,群众满意是最终的检验标准。
近年来,相山区坚持以民生为本的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着力点,贯穿到美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值得肯定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