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庙:一个神像一个传说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5.09
【版次】第A02版:版面二
【入库时间】20130610
【全文】
图为相山庙全景。 ■李西 摄
江南的四月,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正是外出踏青的好季节,而邀三五好友走进雁峰区岳屏镇相山庙,于闹中取静中感受它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无疑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驱车绕过解放大道立交桥,上西外环大约6公里,公路右侧一条乡村公路通往岳屏镇的文昌村。汽车沿着山坡驶进村道500米,一段曲折的石板路从路边向山上延伸过去。走到石板路的尽头,在一块青草镶嵌的半山腰的平地上,一座古色古香的寺庙从绿树丛中跳跃出来,它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相山庙。
关于相山庙的历史,文昌村村支部书记蒋宗成对我们娓娓道来。相山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78年秋),清代同治年间整修重建,民国八年增设古代兵器108样。此后,从1949年到1959年,相山庙历时10年修葺,但1959年底一场浩劫让这一古老名胜古迹几乎毁于一旦。2000年冬天,文昌村开始筹建相山庙重建工作,周边六个村民小组每组选派一个人成立筹备组,并于2002年秋建成开放。
走进庙中,一座座慈眉善目、姿态自然的神像映入眼帘。
“我们每个神像都是一个传说。”负责看守相山庙的村民张云生自豪地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在这座庙中一共供奉着五个神位,而其中的每一尊神像都是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而大庙正堂左边的神像当地人称为“相山王”,他是与当地的文化结合得最深的一尊神像。
相传“相山王”(村民尊称王老爷)是清代同治年间一个进士,有一年他到京城赶考路过现在的文昌村时风雨大作,由于雨具破损无法前行。路边一个耕田的老农看到后,就把自己的斗篷和蓑衣送给了他。相山王进京以后,一举考中状元。念及老农的恩情,相山王特意回来看望老农,可是却被告知老者因把蓑衣和斗篷送给相山王,自己却染风寒而离世了。于是,相山王就特意给这位恩人砌了一座小屋,并把老人的形象树立起来。老者为了感谢他,用他的阴灵保佑他辉煌腾达。这个故事后来被世人广为流传,后人便将那座小屋改建成庙宇,称为相山庙,一直流传至今。
在相山王旁边,还有一尊与众不同的财神像。这个财神与我们平时所看的财神赵公明不同,他是一尊武财神。他的手上拿着一件武器,脚下踏着一只老虎。听当地的老者说,这个财神以前是一个孝子,有一次上山为母采药,途中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想要吃他,他就对老虎说:“你先不要吃我,等我把药送到母亲的跟前,你再吃我也不迟。”老虎为孝子的孝心所感动,就驮着他飞奔到了母亲跟前,他的母亲也因此得到了救治。这件事就在当地广为流传,因此当地的村民就给孝子与虎塑了一尊神像,尊他们为财神。
“虽然历经多次劫难,但相山庙还是能保留至今,就是因为它代表着乐于助人、至善至孝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蒋宗成向记者透露,每年大年初一、十五,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里,周围群众便会自发来到这里,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伴随着虫鸣鸟叫和雨后缭绕的烟雾,古寺看上去更加清爽明亮。偶有钟声从里传出,回想着这些美丽的传说,此时的心灵,抛弃了喧嚣,时间瞬间止住,将思绪停留在无限遐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