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舞蹈演绎的经典传奇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9.17
【版次】第A08版:
【入库时间】20121030
【全文】
梁洪源/图
9月12日晚8时,南充大剧院座无虚席。经过多日等待,曾获奖无数的大型民族舞剧《牡丹亭》开演。待整场舞剧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由衷感慨:原以为没有一句台词的舞剧会“高雅”得让人看不下去,没想到100分钟演出这么快就过去了。台上每位演员的舞蹈,美轮美奂的舞台风格,或激扬或低沉的音乐,都让看过这台舞剧的观众们回味无穷。
长盛不衰的经典
作为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的代表作之一,《牡丹亭》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不同时代的读者热捧,400余年来长盛不衰。《牡丹亭》中男女主角柳梦梅、杜丽娘穿越生死的爱情故事,更是被不少向往自由、追求真爱的男女奉为经典。通过不同表演方式,将这段经典爱情故事传达给观众,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
12日,舞剧《牡丹亭》的编导吕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对经典剧目《牡丹亭》的复排与翻新可谓更新不迭,比如昆曲版、芭蕾版、现代舞版、爵士乐版……只要是观众能想到的版本,几乎都有涉及。如何打造一台综合的舞剧,让观众既能品味到经典的爱情传奇,又能欣赏到多种舞姿的风采,就成了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非常有兴趣去做的一件事。
经过由音乐、舞蹈等各行业专家们组成的剧组历时1年、八易其稿后,舞剧《牡丹亭》基本成型。长达55出的原著被改成时间为100分钟的舞剧。剧组大胆地突破原有框架,在让其传承汤显祖原著的基础上作出了大胆的改编,以单纯的爱情主线浓缩了复杂的故事,既保存了汤显祖原著中对至情至爱讴歌的核心精神,又遵循了舞剧艺术的自然规律。
2008年7月,舞剧《牡丹亭》在北京中国剧院成功首演,收到如潮好评。4年来,《牡丹亭》剧组在国内外演出上百场,以舞蹈的形式给观众们带去了全新的视听享受。
舞剧《牡丹亭》为何如此受欢迎,编导吕玲给出了答案。在她看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虽然整台舞剧分为4幕、长达100分钟,且人物之间并无一句台词,但演员们通过或柔情婀娜或群情激扬的舞蹈,以及舞美、灯光颜色的变幻,一场生离死别、扣人心弦的爱情早已呼之欲出,以最平民的方式走进老百姓的心中。
瑰丽奇幻的舞美
传统中国元素与现代审美取向的结合,在舞剧《牡丹亭》舞台效果上表现得最为显著。演出开始前,幕布上绽放的大朵牡丹图案,散发着瑰丽浪漫的现代气息。而正式演出开始后,清新淡雅的江南水墨画背景,真实有质感的道具,舞台通过升降、拆分实现阴阳两界的转换等,都给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全新视觉体验。
舞剧第二幕中,剧组通过舞台的奇幻,对杜丽娘为爱情穿越生死施以浓墨重彩的描绘。在与柳梦梅梦中相会、身心相许后,回到现实中的杜丽娘思念成疾、一病不起。在家人为她请名医把脉、广择夫婿,均被杜丽娘拒绝后,杜丽娘最终病入膏肓,即将与世长辞。此时,舞台上灯光惨淡、音乐低沉,让在座观众都感受到了杜丽娘的悲伤。就在杜丽娘气绝身亡时,“黑白无常”从舞台的一侧以吊“威亚”的形式平行移动,表现了杜丽娘即将进入另一个世界。而此时,杜丽娘同样以吊“威亚”的方式表达其灵魂离开躯体,奔向另个世界。“奇幻空灵,极富美感”,是对这一幕最生动、贴切的形容。
如此令观众印象深刻的生动表达并不止这一处。在冥府,杜丽娘向生死判官深情讲述自己与柳梦梅“难舍别离”的爱情故事。判官被她深深打动之后,决定改写生死簿放她回阳。就在杜丽娘从阴返阳的这一刻,大剧院舞台前的小舞台早已悄悄降下,杜丽娘站在舞台边缘纵身跳下,吓坏了现场观众,前排的观众更是误以为舞蹈演员踩空摔倒,纷纷跑到舞台边缘一看究竟。当获知这仅是剧情需要时,大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轻叹一声再次继续观看。
除此之外,整台舞剧更是通过纵深的舞台设计,立体、生动地呈现出了一台美轮美奂、独具匠心的现代舞剧。
细腻精致的传神
既然是舞剧,且不是通过台词、旁白等来实现故事的讲述,那演员们则通过“舞蹈”这一特殊的语言,讲述着既凄美又生动的爱情故事。这种方式的演出效果,丝毫不亚于任何话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带来的震撼。
细数舞剧《牡丹亭》中演员们表演过的舞蹈,基本上以古典舞为基调,并融入了现代舞、民族舞、芭蕾及戏曲等多种艺术动作。而除了灵动、细腻的单人舞、双人舞外,或热闹欢快或俏皮风趣的组舞、群舞等,同样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第一幕中,杜丽娘在后花园里的牡丹亭枕着春光进入梦乡。在梦里,她与柳梦梅相遇。这也是男女主角柳梦梅、杜丽娘第一次相遇。柳梦梅手持柳枝,欲与杜丽娘双双起舞。可第一次见到柳郎,大家闺秀杜丽娘不免羞涩。转头、遮面,趁柳梦梅不经意时悄悄靠近……演员胡琴心通过这些细腻的舞蹈动作,将少女初见情郎时的娇羞与欲罢不能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抛却生疏,默契十足、两相呼应的双人舞,演绎出了男女主角彼此钟爱的浪漫情感。
在整台舞剧中,杜丽娘的舞蹈风格主要是古典舞,但又经过了借鉴等方式重新揉捏打造,在气质上呈现出婉约清新的舞蹈风格,这在整体上引导了全剧其他女子舞的风格。
除了主演们细致传神的舞蹈外,舞剧中的群舞也是整台舞剧不可略去的亮点。第三幕《魂游》中,集市一场便是民间和生活语汇的舞蹈化,如洗衣服舞采用江南民间舞元素,演员跨步的一步三颤等,便将江南水乡的生活化动作表现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