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牡丹亭经济”红红火火
【作者】 叶慧
【报纸名称】: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大余县 后花园 旅游品牌 明清 遂昌 花卉 知县 文化主题
【出版日期】2005.04.24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4月23日,“接力长征”采访团一路跋涉,赶至湘粤赣交界县大余。$$寻访红军足迹之时,记者意外得知,大余,还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名著《牡丹亭》故事的发祥地,县城东山门章江河畔,已按原貌修复了明清南安府衙后花园——杜丽娘与柳梦梅相识处。$$时间追溯到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汤显祖赴丽水遂昌任知县。经大余,因水涸待舟,逗留大余一月。他在游览南安府衙后花园之时,听说了丽娘还魂的民间故事。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以南安府衙牡丹亭为背景,创作了流芳四海的传世之作《牡丹亭》。$$依书造景,借景扬名。如今的大余县正大力挖掘古文化,文化与品牌联姻,做足“牡丹亭经济”。$$引入资金深度开发$$1929年,战乱中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明清建筑南安府衙后花园。$$1998年,大余县多方筹资210万元,依书造景重建牡丹亭,再现梅花观、梳妆台等“牡丹亭十景”,古老名园重放光彩。自去年以来,大余再次引入资金深度规划开发牡丹亭景区,总投资5000万元,将原来占地只有20亩的牡丹亭公园,建设规划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兴建道源书院、南安府衙、戴状元宅第、王阳明落星纪念广场、嘉佑寺塔等景点,丰富游览景点。$$与此同时,大余还精心塑造“牡丹亭之旅”形象品牌,突出牡丹亭文化主题,串起县里梅国文化、丫山山水宗教文化、金边瑞香花卉文化和西华山钨都文化。每年利用三个旅游黄金周,由县主要领导带队,在赣、粤、湘主要客源地举行大型“旅游推介会”;通过举办“旅游恳谈会”、“红三角诗歌会”等大型节庆活动,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投入100多万元资金,摄制了电视宣传片《旅游胜地——大余》,编制出版了《梅香古驿道、芳留牡丹亭》、《大余名胜古迹》等10余套旅游宣传书籍和画册。$$据大余县旅游局副局长蓝健介绍,过去大余的旅游品牌和线路很多很杂,难以突出品牌效应。自从扩展牡丹亭景区范围,突出牡丹亭文化主线后,全县旅游品牌越叫越响。$$多形式推演《牡丹亭》$$以汤显祖《牡丹亭》剧本为蓝本,大余人盛情邀请江西省内外的艺术创作团体,创作了《游园惊梦》、《还魂记》等一系列电影、戏剧、舞台剧等。去年12月,大余县就多次与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接洽,共同创作了代表江西戏曲的赣剧版《牡丹亭》,并且让《牡丹亭》这出中国戏曲的传世经典之作走进大学校园。$$大余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聂慧蓉告诉记者,去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就曾来大余拍摄牡丹亭的故事。这几天,《国家地理》杂志摄制组也在大余拍摄。$$“牡丹亭”产品日见效益$$声名鹊起的“牡丹亭”,让大余的地方特产“锦上添花”,走上牡丹亭文化与牡丹亭产品品牌联姻发展道路。产值规模上千万元的大余牡丹亭旅游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牡丹亭”牌多味花生飘香大江南北,畅销市场十多年。$$借名“牡丹亭”,大余开发牡丹亭食品总汇,开发出螺旋藻、板鸭、枣糕、美味鸡等系列产品。去年,大余以“牡丹亭”为龙头的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占全县工业总值的32%。$$牡丹亭花卉公司、牡丹亭竹木制品公司……汤显祖一出《牡丹亭》,不仅为后人留下荡气回肠的艺术经典,还给大余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1、汤显祖《牡丹亭》写作时间说 作者:罗兆荣 年份:2006
- 2、龙谷丽人茶 作者:王梦石 年份:2005
- 3、汤显祖写“牡丹亭” 作者:王梅 年份:1981
- 4、寻源追梦《牡丹亭》 作者:周文韶 年份:2004
- 5、一往情深的斗士——谈杜丽娘的形象 作者:资立安 年份:1987
- 6、遂昌“汤显祖文化”大戏方兴未艾 作者:雷蕾谢文君 年份: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