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曹春法:巧手剪出《牡丹亭》

曹春法:巧手剪出《牡丹亭》

作者: 出版日期:2012.10.1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丽水日报

【出版日期】2012.10.12

【版次】第A06版:瓯江特刊

【入库时间】20121220

【全文】

双手剪出巧画面。

在汤公纪念馆寻找创作灵感。

在汤公纪念馆记录牡丹亭故事。

通过网络学习借鉴其他姊妹艺术。

剪纸艺人曹春法。

向游人展示作品。

■视界

oujiangtekan

本报记者项文俊潘俊/图钟郁芬肖靓/文

一部传世的戏曲,用剪纸来表现,你见过吗?

遂昌县剪纸艺人曹春法,就做了这样一件事。

他把汤显祖的《牡丹亭》,用剪纸画“串”起来,每一出集中用一幅剪纸来表现其故事内容,共56出,就用56幅剪纸来完成整个故事情节,可谓匠心独具,令人称奇。

曹春法,年方四十有三,瘦瘦薄薄的样子,让人很容易和他的作品联系起来,仿佛他就是为剪纸而生的。

曹春法生于遂昌焦滩乡焦石娄村,从小就喜欢剪剪画画。他的启蒙老师是奶奶。早几十年,剪纸在浙西南的农村颇为盛行,逄年过节、结婚庆生,家家都会用红纸剪出各种图案和喜庆的字贴在窗子或门板、墙壁上,以增加气氛。

曹春法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接触到剪纸的。

起先他学到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剪纸手法,此后兴趣日浓,以至于出门打工也忘不了钻研和练习。

曹春法说,真正有创意的剪纸还是近几年的事,融合了故事,有大主题。他剪过四大伟人、庆丰收、建党九十周年等。他的剪纸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国内一些大型的比赛上频频获奖。2008年,他创作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主题剪纸作品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赛中获得银奖。也正是在这次获奖回来的路上,他受到一个人的提醒:你何不创作一些有本地特色的作品呢?一句话点醒了他,使他想起了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汤显祖历来是遂昌人民的骄傲,他的传世名作《牡丹亭》被一次次改编成不同剧种上演,让后人魂牵梦萦。用剪纸来表现它,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回到遂昌,他就去新华书店买了本牡丹亭的书。他只有小学文化,先一点一点地把书“啃”下来了,再托朋友去汤公纪念馆找资料,又托人到丽水市区找,找了很多地方,后来总算找到一本介绍在丽水任过官职的官员的书,其中有汤公。他还找一些反映宋代故事的小人书,主要是为了研究当时的服饰,从中参考。准备工作做了有好几个月,当他觉得对《牡丹亭》差不多有感觉了时,才开始创作。

剪纸最大的难关不在于“剪”,而在于设计。如何把整出戏的故事内容集中在一幅剪纸上,这既需要有相当的美工基础,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学悟性。他边设计边请教行家,花了大概两年的时间才把56出戏的剪纸图和汤公像、封面图共计60幅剪纸样稿设计出来。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动手把这些设计图变为剪纸作品。剪一幅复杂一点的要一周时间,一天最起码工作十多个小时以上。他剪出来的人物精细到连头发丝都看得到,而表情、动作也是惟妙惟肖,非常生动。

看了他的作品,才相信剪纸真是一门包含了美工、刀工、艺术想象力的综合性的艺术。

目前他已经完成近20幅作品,全部60幅剪纸作品预计在2016年完成。那一年,正是汤公400周年诞辰,届时他要在遂昌办一个展览。

剪纸作品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