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年轻演员为啥只钟情《牡丹亭》

年轻演员为啥只钟情《牡丹亭》

作者: 出版日期:2007.05.1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今日早报

【出版日期】2007.05.18

【版次】第A0031版(文化视线)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

昆曲展演出现了7个“杜丽娘”年轻演员为啥只钟情《牡丹亭》□本报记者 南芳早报讯 正在杭州举行的全国优秀昆曲演员展演正在进行,记者发现,总节目单上正在进行,和《牡丹亭》有关的折子戏就有10个,其中7个演员要演杜丽娘;排名第二的是经典戏曲《长生殿》、《烂柯山》等等,其他剧目很少涉及,年轻演员为何只钟情演《牡丹亭》?参赛演员胡娉是浙江昆剧团第一个上台的演员,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演出。为了排好这出戏,她专门从上海请老师来指导。她的参赛也被家人认为是一种荣耀。演出那天,她妈妈和20多个亲戚朋友从龙游老家包了中巴车,赶来给她捧场。同样第一次参赛的还有浙江昆剧团演员耿绿洁与田漾。他们演出前两个月的生活,就是抢场地和排练。浙江昆剧团一个才100多平方米的排练厅,被分成了四块,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永远有好几拨人同时在练。为了抢场地,耿绿洁专挑大家吃晚饭的时间进去练。“入行11年来,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一年也就上几次台”;“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么多优秀青年演员同台竞技”……从这些年轻演员口中的叙述。中,你可以想见能参加这样一次全国性的展演,对他们来说很不容易。和“第一次”、“很少”、“苦练”形成对比的是,演员们选择的剧目都很雷同,总逃不出《牡丹亭》、《长生殿》、《烂柯山》等。据了解,昆曲600多出折子戏,到现在传承下来的还有200多出,可年轻演员却大多数都钟情于“杜丽娘”、“柳梦梅”。“现在昆曲演出少,基本上一年也演不了几场,拿得出手的,也就是《牡丹亭》、《长生殿》等耳熟能详的折子戏。这些戏从学校里演到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告诉记者,他们也排其他戏,但很少有机会演出。这样的说法,在已经成为上海青年昆曲界领军人物的张军那里得到了证实。他告诉记者,他一年有20多场演出,而一般演员一年只能演两场左右。以浙昆为例,每年都只排一两个大戏。浙昆团长林为林告诉记者,现在相比前两年好多了,去年在西湖边秀了一把昆曲,还举办了浙昆演员专场,今年4月,浙昆和周庄签订了演出协议,目的就是想让团里的年轻演员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认识昆曲。(1813102)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