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牛刀 第一张牌:精华版《牡丹亭》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1.23
【版次】第A04版:调查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
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昆剧院由事业转制成企业,这是中国第一家企业型昆剧院。“不惑”之年的表演艺术家柯军,被任命为新生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
上任第一天,当柯军翻开昆剧院账本时,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账面上仅存的经费,不足1000元!
“当时的剧目库里就几十出传统折子戏,演来演去无非是《小宴惊变》《游园惊梦》等,虽然实力雄厚,获得梅花奖的角儿就五六位,但像张继青、石小梅等著名演员最近10年都没演出过大戏。越是演多,越是亏大。”柯军介绍。
如果昆剧院是一辆机车,就必须先把轮机发动起来,在运转中寻找方向,寻找出路。
《牡丹亭》是省昆的看家戏。所以,柯军将其作为改企后亮相的第一个舞台剧。他选用了经过重新整理的上下本《牡丹亭》,它集萃了《牡丹亭》舞台表演艺术的精华:剧本由张弘整理,主演孔爱萍饰杜丽娘,反聘石小梅饰柳梦梅。一经公演,反响热烈。当年便应邀赴台湾演出,上座空前。
此时,白先勇在苏州昆剧院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已初享声誉,并应邀在各大专院校巡演。2005年5月18日,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剧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4周年,南京大学邀请青春版《牡丹亭》来宁公演。尽管青春版《牡丹亭》只在南京演出3场,但这对省昆《牡丹亭》所固有的艺术权威形成了无形的挑战。
柯军决定,同一天在东南大学演一场精华版《牡丹亭》,纪念昆剧进入世界非遗名录4周年。很多人认为,柯军走的是险棋。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地南京人民大会堂就在南京市区,而精华版《牡丹亭》在离市区数十公里的东南大学焦挺戏院。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千四五百座位的焦挺戏院座无虚席,而且由学生自发进场。
这是柯军院长上任后打出的第一张牌,谈不上经济效益,却检验了他掌控“轮机”的运转能力,也首次验证了社会对改企后省昆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