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马得笔下的《牡丹亭》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9.21
【版次】15版:收藏博览
【入库时间】20121220
【全文】
高马得所赠任嘉尧《牡丹亭》,落款“牡丹亭之惊梦一折写奉嘉尧兄指正癸亥岁暮马得时客沪上”。
当代戏曲人物画家,当数关良与高马得,他们用笔洗练,善于捕捉戏剧高潮的一刹那,脱颖而出,颇为神妙。关良大师无缘得见,却见到了高马得先生。
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高马得伉俪从南京到上海,寄寓上海科技出版社招待所。承老同事洪荒兄告知,即一同趋前造访,稍事寒暄,便畅谈了上海新闻界和美术界一些掌故和见解。我们一见如故,颇为投缘。
我出示随身带来的纪念册,央请高马得大师挥毫,留作纪念。
他逐一翻阅,见到余所亚的奔马,叶浅予的小鸡,庞薰琹的贵州苗寨风情,李桦的匡庐双剑锋,连连点头称赞。当读到梅兰芳的赋诗抒怀,似乎想起什么,腹中有了底稿,便调好色彩,信笔挥洒、勾勒,不一会儿,一帧《牡丹亭》跃然纸上,法度精当,人物栩栩如生。落款“牡丹亭之惊梦一折写奉嘉尧兄指正癸亥岁暮马得时客沪上(印章)”。笔者见了,十分感动,再三道谢。
《牡丹亭》传唱400余年,至今仍属舞台当红曲目。汤显祖《牡丹亭》流传数百年,其经典唱词“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但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一折三叹,真是绝妙,令人叹为观止,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第二十三回中,曾借林黛玉之口吻盛赞《游园惊梦》词曲的典雅,实属难得,足见她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游园惊梦》曾被摄成舞台艺术纪录片,通过优秀的艺术表现以及化妆、摄影的手法,时年六十六岁的梅兰芳大师,看上去恰似花信怀春的少女。《牡丹亭》的中心思想,在一个“情”字。少女怀春,足以殒命。少男多情,惊梦,情之所钟,魂兮归来,杜丽娘突然身起,忽见梦中情郎正在凝视,一对有情少女少男,倾心爱恋终于缔结良缘。情之力,情之用,可谓大矣。
高马得大师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一个“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