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江城“道别”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0.24
【版次】第27版:娱乐新闻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本报讯(记者王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曾在2004年来汉,为江城观众献上惊鸿一瞥。28日,这部为昆剧表演艺术开创崭新纪元的《牡丹亭》将登陆武汉剧院,再度为江城观众带来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经典。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全剧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婉转精丽的长处,巧妙迭出。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全新亮相,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
2008年4月,全本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曾在武汉大学上演,连续3晚9个小时的演出,吸引了众多高校学子前来“朝圣”。本报记者曾亲历现场记录那难忘的场景,3天演出中,6000张免费门票一票难求,爱好者们甚至在过道里看得如痴如醉。令一些昆曲爱好者遗憾的是,由于那次的演出门票只向武大学子发放,他们无法一睹《牡丹亭》的容颜。
一别4年,即将于28日再度亮相的《牡丹亭》,依旧由沈丽英和俞玖林两位昆曲界的后起之秀担纲主角,他们将为江城观众带来时长2小时45分钟的“精华版”。与全本《牡丹亭》相比,精心编排的“精华版”重点围绕一个“情”字,“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仍旧会在剧中一览无遗,完整地继承了汤显祖原著“至情”的精神。
据介绍,已经75岁高龄的白先勇认为,《牡丹亭》描述了最美丽的情感,也应该一直保持最完美的样子。目前,两位主演已近而立之年,因此这次巡演完毕后,青春版《牡丹亭》将“封箱”不再演出,也让这次巡演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