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专家给《牡丹亭》“挑刺儿”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6.04.23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本报记者报道作为北京艺术学院成立的祝贺演出,连日来,青春版《牡丹亭》再次在北大校园掀起了昆曲热。由中国艺术研究会举办的“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专家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戏剧界的20多名专家对其未尽完美之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北方昆曲剧院一级导演从兆桓先生说这是自己看过的“影响最好、最轰动的一个版本”。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曲润海先生指出,“昆曲是文雅艺术,男女主角身上表现出的文雅之气正好表现了昆曲的品牌。”
但在座谈会上,专家们也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北京师范大学郭英德教授认为,下本在体现名著的内涵方面还有发掘的空间,并指出“要想有深入的市场效应和文化影响力,还需树立起演员的名人效应”。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先生说,“我们对遗产的传承不仅仅是进行形式的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青春版《牡丹亭》的意义很多还没有展示出来。”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