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牡丹亭》静迎百场戏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7.05.09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摄影/许培鸿5月11日北京展览馆剧场上演———
著名作家白先勇曾铿锵告白,要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国美好的东西”。由他担任制作人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台北首演以来,三年间已上演99场。5月11日至13日,该剧将登台北京展览馆剧场,迎来它的第一百场纪念演出。
青春版《牡丹亭》自台北出发,巡演遍及大江南北、远渡重洋至美国西岸,观众人次达15万。回想起当初将《牡丹亭》定性为“青春版”的缘由,白先勇侃侃而谈。“近年来昆曲舞台演出逐渐老化,与现代剧场审美观念产生了距离隔阂。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便是企图将昆曲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接轨,以唤回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百戏之祖’的青春生命。”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评鉴“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被荣荐为代表杰作,并列为19项世界文化遗产之首。“将青春版《牡丹亭》推上世界舞台,也是我们一向的愿望,希望世界各国民族都能感受到‘中华之美’。”白先勇说,2006年9月15日至10月10日,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名校加州大学四个校区:伯克莱、尔湾、洛杉矶、圣芭芭拉联合公演,四轮12场,场场满座。“美国戏剧界认为这是自1929年梅兰芳赴美巡回演出后,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对美国文化界、学术界造成最大一次的冲击。”
在青春版《牡丹亭》千山万水一路巡回近百场的过程中,最令白先勇感动的一些场面,是在一些大学演出,“无论在北大、南开、南京大学、同济、苏大,或者在台湾的交通大学、成功大学,每次演完谢幕,总有数百青年学子,一拥而上,围住前台,欢呼喝彩,不停地为男女主角照相,直到深夜十一时,全场观众仍然依依不舍离去,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焕发着异样的光彩。”白先勇说,这是昆曲的古典美学与汤显祖《牡丹亭》的有情天地最后征服了十五万中外观众。
据悉,一百场后,青春版《牡丹亭》将继续走向世界舞台,明年将往欧洲,在伦敦上演,再转荷兰参加阿姆斯特丹的艺术节,将昆曲之美,带到西方文化的重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