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中芭台柱相约牡丹亭

中芭台柱相约牡丹亭

作者: 出版日期:2009.12.0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北京晨报

【出版日期】2009.12.0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820

【全文】

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院正继续着中央芭蕾舞团建团50周年的庆典系列演出,在古典芭蕾《希尔维亚》、《天鹅湖》之后,今晚将上演去年新创作的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牡丹亭》,由于张艺谋客串执导的中芭《大红灯笼高高挂》以个性获得芭蕾艺术上的突破而广受中外喜爱,此次中芭再推原创民族题材芭蕾舞剧,便邀请了著名话剧导演李六乙执导,音乐则由当今中国作曲界一大领军人物郭文景创作。看点一:芭蕾版不赶时髦近年来国内舞台上与《牡丹亭》相关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无论是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还是林兆华执导的厅堂版《牡丹亭》,都带动了“《牡丹亭》热”。此次中芭创作、排演的芭蕾舞剧《牡丹亭》并非要“赶时髦、追时尚”。李六乙对《牡丹亭》有独到的理解和研究,也期望有机会突破戏曲传统,在人物表现方面,力图挖掘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舞台上塑造全新的人物形象,这对中芭、对整个创作班子都极具挑战性。芭蕾舞剧《牡丹亭》是通过西方芭蕾这一特殊艺术形式,来表现和挖掘东方女性杜丽娘的内心世界。整个舞剧用一个“情”字贯穿,杜丽娘“由人而鬼,由鬼返人”,好似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看点二:舞美、服装以人物为中心芭蕾舞剧《牡丹亭》的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都相当抢眼,中芭邀请了国际知名的舞美设计米歇尔·西蒙和服装设计和田惠美加盟,使得这部作品更加国际化。空灵的舞台氛围、倒挂的牡丹、简约的舞台中心装置与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简约、空灵、唯美”的品质相吻合。看点三:编舞出新意,跳舞显实力芭蕾看的就是舞蹈,为了《牡丹亭》,中芭启用了近年来在国内外舞坛崭露头角的中芭青年编导费波,国际化的视野、充满朝气的艺术冲动,在《牡丹亭》中处处能够感受到。由于导演李六乙为《牡丹亭》设计了非常暗示和暗合的人物不同层面的性格,多位中芭头牌演员同时表演女主人公的不同侧面就成了这部舞剧的一大特色,中芭“三大当家花旦”朱妍、张剑、王启敏同台表演,既是合作又是技艺的较量,是非常考验舞蹈演员们的一部戏。晨报记者 李澄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