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文化观察-视觉盛宴《牡丹亭》

文化观察-视觉盛宴《牡丹亭》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4.1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安徽日报

【出版日期】2008.04.11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 本报记者 刘纯友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这句唱词正是昆曲的写照。昆曲是我国的传统戏曲之一,前些年濒临凋谢,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使之走出低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文采斐然的曲词,又一次萦绕在人们心田。 4月9日起,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国科大连续上演三天。主人公杜丽娘略略低眉颔首的羞涩姿态,微微上扬的嘴角,水袖轻挥的盈盈身段,甜得令人心动的声音,将观众带进入生生死死的爱情神话里。青春版《牡丹亭》由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改编自明代汤显祖的 《牡丹亭》。内容主要围绕“情”字展开:太守千金杜丽娘游园思春,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一往情深,惊梦后伤情致死,不惜入地府、返人间,终于和柳梦梅永结连理,分上(梦中情)、中(人鬼情)、下(人间情)三本。 “情”“美”动人 《牡丹亭》自2004年在台北首演以来,一直受到年轻观众追捧,在海内外巡演140场,观众23万人,其中一半都是在大学校园献演。导演汪世瑜说,选取年轻的大学生为首要的观众群,一来是因为其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对于欣赏古雅的昆曲较容易,毕竟大部分昆曲传奇作品都是以古文、韵文的形式撰写。二来,大学生将是充满潜力的观众,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发展为昆剧观众。三来,《牡丹亭》一剧以歌颂青春、爱情为主题,更能吸引同样青春的大学生。 若不看字幕,绝大多数人是听不懂戏词的,而这也阻挡不了年轻观众对《牡丹亭》的喜爱。汪世瑜说,青春版《牡丹亭》着重于“情”字,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虽然是400多年以前诞生在汤显祖笔下的,但人们对于“情”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正的“情”,“情”有多伟大。对“情”的追求和珍惜,这是青春版《牡丹亭》打动年轻观众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吸引年轻观众的关键是“美”。青春版《牡丹亭》从造型、服装到灯光、舞美,都无微不至地往“美的极致”方向打造。两位主要演员更是“如选美一般挑选出来”,甚至连扮演“花神”的群众演员也被要求“个个俊美,身材相当”。“过去人们是‘听戏’,可以闭着眼睛欣赏。看青春版《牡丹亭》,你得睁大了眼睛,因为每一个场景都是视觉的享受。” 名人效应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离不开名人效应。汪世瑜笑言:“我不否认白先勇先生的名人效应是《牡丹亭》受关注的原因之一,但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编剧、舞美等等都集中了目前最顶级的人才,我们拥有年轻靓丽的演员,我们对戏的重视度,像演员提前培训、戏反复打磨等等,重视每一场演出质量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 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人员是中国昆曲精英的集聚。导演汪世瑜,有“昆曲巾生魁首”之称,曾成功地塑造过《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西园记》中的张继华、《桃花扇》中的侯朝宗、《长生殿》中的唐明皇等艺术形象,获 “文化部杰出贡献奖”“第三届中国戏曲梅花奖”等多项殊荣。有“昆曲皇后”之称的张继青和著名演员姚继焜,担当主演的指导老师和全戏的唱腔指导,每场演出,二人都会坐在台下认真观看,不断提出修改意见。 汪世瑜还风趣地说,青春版《牡丹亭》火爆,还要感谢宣传“义工”。“王蒙、于丹经常向人推荐介绍这个戏,余秋雨前几天在央视‘青歌赛’上向选手提问时也问了青春版《牡丹亭》的相关问题,选手没答上来他还批评了呢!哈哈,多亏他们的宣传,我们的戏才越来越受到关注。” 不为金钱 尽管国外最贵的票卖到1000美元一张,国内演出门票最贵也近2000元人民币一张。在全球上演140多场的青春版《牡丹亭》目前却尚未赚钱,因为其中一半是在校园演出,这是免费的。据悉,青春版《牡丹亭》从制作、训练、演出、宣传、推广等花费了3000多万,其中80%都由白先勇募集,剩下20%来自政府补助和奖励,以及一些基金的赞助。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凝聚了两岸三地的文化精英,也吸引了一大批从四面八方汇聚的义工。除80多个演员外,随团出发的还有一个200多人的义工队和后勤队。 《牡丹亭》今年的演出日程已排到12月底。主创人员介绍说,很多演出公司与其联系,但时间根本排不过来。“广东有单位让我们去商业演出一个月,我们没有时间。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是社会精英,他们对昆曲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苏州昆剧团团长蔡少华说,不能单纯以金钱核算青春版《牡丹亭》,经过这么多场演出,这支队伍的硬件、软件,演员的水平都得到不断提高。在不断演出中,昆曲不再是“化石”,得以活态的方式保存和传承,在社会上引起关注和反思,这就是青春版《牡丹亭》的最大“赢利”。 4月9日,一位科大学生看完《牡丹亭》后问记者:“戏很好看,什么时候还能再看到其他的戏?”昆曲回春,传统艺术再现生机,仅靠一场戏是不够的。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