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十年辛苦不寻常
【副篇名】许培鸿眼中的牡丹亭摄影展亮相苏州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1.27
【版次】第A07版:苏州新闻·民生
【入库时间】20140110
【全文】
著名作家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世界巡演200多场,创下当代昆曲演出史上的奇迹。从首演至今已历时十年,台湾著名摄影家许培鸿一直追随着这部戏曲,拍摄了20多万张照片。昨天,这些照片中的精品在苏州王小慧艺术馆展出。白先勇先生也应邀前来参加,与苏州戏迷近距离交流。他表示,十年辛苦不寻常!《牡丹亭》会一直演下去。
商报记者贾茹
从舞台到镜头一样美
“十年来,白先勇先生将昆曲文化推向世界,尤其是将昆曲艺术的美带给更多的年轻人,这点很让我感动。”台湾著名摄影家许培鸿用相机记录白先勇不同的生活侧面与《牡丹亭》在全世界取得空前成功的情景。许培鸿追随白先勇,拍摄《牡丹亭》前后达十年之久,拍摄了20多万张照片,这在记录一部舞台剧的影像史上也是创记录的。
此次在王小慧艺术馆展出的作品共分为四个主题:古典油画系列、新视觉系列、后台人生、白先勇与这部戏。至死不渝的凄美爱情,浪漫缠绵的水袖翻飞……从传统摄影到数字成像,无论是静逸的画面还是流动中的剧情,在许培鸿的镜头之中,都凝聚成一幅幅缠绵悱恻,充满诗情的画面。
“200多场演出,每一次拍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的灵感。”十年来许培鸿用镜头完美地诠释了《牡丹亭》。这次来苏州展览的作品,也是2011年青春版《牡丹亭》第200场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时,同步举办的摄影展上作品中的精品。
从苏州到苏州一样新
“《牡丹亭》是从苏州开始的,今天又回到了苏州,但是以摄影展的形式。”白先勇回忆说:“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次公演就是在苏州。当时在苏州大学的存菊堂,还记得那个礼堂是有2000多个座位,演了三天,7000多张票都不够抢。”
他总结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原因是:尊重古典但不拘泥于古典;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对于青春版《牡丹亭》历时十年,该不该变化的问题,白先勇表示,用美的形式变现真挚的情感,这一点是不会变的。“现在的人即便是用微信联系了,但表达的还是感情。”白先勇笑着说。“改变的是呈现的方式。戏院的客观条件变化了,比如现在的舞台、灯光等都可以用电脑控制。如何把现代和传统结合是最大的挑战。”
据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介绍,青春版《牡丹亭》,不仅是当代昆曲开风气的经典之作,而且是白先勇先生近十年中最重要的创作活动。此次白先勇来苏州,台湾摄制组跟随前来拍摄一部纪录片,实地追忆他十年前创作青春版《牡丹亭》的情景。此外,他还将参与研究下一个十年如何继续传承昆曲艺术。他还表示,除了《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嘶吼记》等经典剧目也在完成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当中,“其他几部的创新方式,到底要不要走青春版这条路,暂时还不能定,不过一定会大量融入新的东西,让更多年轻人因此爱上昆曲。”
从国内到国外一样热
“十年演出230多场,每一场看到有那么多年轻人认可喜欢,特别开心。”白先勇说,在大陆演出时,去过兰州、西安、桂林、厦门这些以前从没有昆曲去过的地方,反应十分热烈。他清楚地记得,09年在北京大学,零下9°天寒地冻,三天的演出场场爆满,7000多张票都供不应求。当时是零下九度,天寒地冻,演出结束了,几百个学生久久不愿离开。在伦敦演出时,好多中国留学生看后眼睛都是红红的,欢呼着能在伦敦看到这样的演出很兴奋,要让中国的艺术光芒感动西方观众。
白先勇说,很多表演艺术都很美,但《牡丹亭》是我们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让中国古老文化中美的力量打动外国人的心,也打动更多年轻人的心,这是他的心愿。
对于外界传言的青春版《牡丹亭》封山的传闻,白先勇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会一直演下去,12月5日将在清华大学演出。明年10月,投资1.3亿元的苏州昆剧院落成时,《牡丹亭》将会再一次在苏州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