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百戏之祖变青春

百戏之祖变青春

作者: 出版日期:2013.10.19 点击数:0

【副篇名】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济南展演,古老剧种注入时代元素

【报纸名称】:半岛都市报

【出版日期】2013.10.19

【版次】A15

【入库时间】20131120

【全文】

10月18日晚,苏州昆剧院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济南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展演。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表示,他们在《牡丹亭》中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不仅如此,他们在昆曲的传承中不但培养年轻演员,还注重培养年轻观众 ,让昆曲这个有着600年历史的古老剧种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起用年龄相仿的演员

《牡丹亭》的故事相信很多观众都很熟悉,讲述杜丽娘因梦与书生柳梦梅结缘而心生爱意,杜丽娘因爱而死,又因爱而复生,最终两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但是这次苏州昆剧院打造的这一版号称“青春版”,这让很多观众好奇该剧“青春”在哪个地方?该剧制作人、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透露,近年来昆曲舞台演出逐渐老化,与现代剧场审美观念产生了距离隔阂,他们制作《牡丹亭》时便尝试将昆曲的古典美学和现代剧场接轨,在昆曲的传统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审美法则,创造出一出既传统又现代的昆曲经典范例,以唤回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百戏之祖”的青春生命。

“我们起用与剧中人物年龄相仿的青年演员,不仅给原著带来青春活力,也希望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蔡少华透露,2002年底青春版《牡丹亭》开始酝酿时,该剧主演沈丰英和俞玖林两位如今的梅花奖得主当时才23岁。

不过,蔡少华说,观众最直观的感受还是在服装和舞美上的“青春”,“我们把服装总的基调定为苏州水乡式的‘柔’,采用淡黄、粉红、嫩绿等主要色调,服饰材料选用丝绸并辅以手工苏绣,内容限定中国传统的意象,如梅、兰、竹等,愈发衬托出演员的古典美”。

拉来行家

白先勇担任总制片人

蔡少华说,《牡丹亭》原作共55折,而青春版《牡丹亭》分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上中下三本,历时9个小时,分三天演出,因此要想在十艺节文华奖展演较短的时间内全部演完难度很大。为此,他们在济南演出的是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青春版《牡丹亭》里最经典的折子和核心部分,在精华本里全部保留,‘游园惊梦’和‘写真’‘离魂’的故事脉络依然不变”,故事虽然不完整了,但是在这3小时内,仍能让观众领略昆曲最经典、最唯美的部分”。

很多人发现,这出青春版的《牡丹亭》由中国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担任总制片人,蔡少华说是他们把白先勇“拖下水”的。2002年的时候,苏州昆剧院到香港演出,这时蔡少华得知白先勇要在中国香港做讲座推广昆曲,“白先勇一直在海外推广宣传弘扬昆曲艺术,影响最大,在中国香港我有一个朋友,我就跟这朋友说,无论如何要让白先勇的讲座用我们的青年演员做示范演出”。就是这次接触,让蔡少华和白先勇结下了缘分,2003年快过春节的时候,白先勇来到苏州昆剧院,他们谈昆曲现状,谈传承,谈抢救,于是有了青春版的《牡丹亭》。

断层危机

昆曲面临失传危险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明清时期曾一度在中国戏坛上占有统治地位,但从上个世纪初以来,一直面临传承危机,已有渐渐退出舞台的趋势。蔡少华说,自己十几年前到苏州昆剧院的时候,大家对昆曲的认知度完全不够,“演出少,观众更少,台上比台下人多的情况常有,这使我们的昆曲从业者人心比较涣散”。

蔡少华认为,转机出现在2001年5月18日,这一天昆曲被列为“非遗”,“这增强了从业者的自信。另一方面,政府也从政策到资金上给予了帮助,从业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蔡少华说,就像他和白先勇的共识一样,他们首先在演员的传承上努力,“昆曲传承存在着严峻的断层危机,第一线的昆曲大师们都已经到退休年龄,如不赶紧将他们的绝活传授给青年演员,昆曲便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青春版《牡丹亭》便是希望借着排练一出昆曲经典大戏,将薪火传下去。”

培养观众

启动全国名校行

但是蔡少华也认为,昆曲的传承是一个系统的传承,不仅是演员剧目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其中更包括观众的传承,尤其是青年观众 ,“表演艺术,没有青年观众便没有生命前途,培养青年观众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之一。”

于是蔡少华和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就把主攻目标放在了大学上面,启动了全国名校行。蔡少华说,他们已在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以及国外27所大学演出了84场,曾在四川大学创造了校园演出单场观众7000人的纪录,“每次演完谢幕,总有数百青年学子一拥而上,围住前台欢呼喝彩,不停地替男女主角拍照,直到深夜全场观众才依依不舍离去。”蔡少华欣喜地告诉记者,青春版《牡丹亭》唤起了青年观众对昆曲的兴趣,“70%都是年轻观众,而且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他们会去影响更多的人,我们就感觉找到了艺术本身特需的土壤和对象”。 文/本报特派记者 刘礼智 图/本报特派记者 陆金星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