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里的中医文化
【作者】 白素菊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5.31
【版次】07 文史博览
【入库时间】20140610
【全文】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经典《牡丹亭》,述说的是距今近400年前一段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颗明珠。但这部巨著的诞生,还与中医文化有着一段故事。
据说汤显祖因日夜勤奋写作,用脑过度,经常头痛,便请了当地一位名医叶半仙诊治。叶半仙诊断后,笑曰:“汤先生不必服药,只要常到敝舍的百草园来走走,不过半年,自会痊愈。”
一日,汤显祖为构思一个剧本,感到头痛,便去叶半仙的百草园散步。百草园有上千种药草,花开满园,四处飘香。当他走进一个小巧玲珑的牡丹亭,只见四周正盛开着万紫千红的牡丹花,那清新的芳香,使他顿感精神松弛,一会儿便倚栏入梦。
他梦见一美貌女子来到他身旁,说:“是我治愈了您的病,您为什么不把我写进您的书中呢?”四周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姑娘说:“治好汤先生的病,岂止是你一人的功劳?还有我们呢。”汤显祖大惑不解,忙问:“你们都叫什么名字?”姑娘们纷纷自报姓名:“我叫芍药。我叫槟榔。我叫芙蓉……”还有一个挺着肚子的姑娘低声说:“我叫大腹皮。”她的话引起众姑娘的一阵哄笑。
醒后,他感到头一点都不疼了,并把梦中奇遇讲给叶半仙听。叶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园中的鲜花、药草治好了你的病。” 汤显祖点头称是,感触颇深,想以此为题材创作一个剧本。叶半仙很赞同,还写了一首诗:
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牵牛郎于芍药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之久,成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志,持大戟,平木贼,诛草蔻,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期,封大将军之职。
这首诗一共128字,共写了22味中药名。汤显祖就根据此诗内容,创作出了著名的《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