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为什么叫体验版《牡丹亭》?

为什么叫体验版《牡丹亭》?

作者:张玫姜胜利 出版日期:2014.03.21 点击数:0

【作者】 张玫 姜胜利

【报纸名称】:青年时报

【出版日期】2014.03.21

【版次】第B02版:文化周刊·聚焦

【入库时间】20140420

【全文】

每个版本的《牡丹亭》都会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白先勇的那个版本叫青春版,因为突出的是男女主角的靓丽青春;在北京皇家粮仓演的叫厅堂版,因为还原了昆曲的家班形式;而同样在历史建筑里演出的御乐堂《牡丹亭》,却为何叫体验版呢?

曾经主创团队有人给出了一个名字叫“御庭版”,“御”说明是在南宋御街,“庭”表示也是用昆曲家班的形式,这样听来也风雅,但是程俊却固执地坚持用了一个更俗的名字——体验版。“我想让进来看戏的观众更为欢喜自在。他们可以之前不懂昆曲,但是看了这出戏之后,就能喜欢上昆曲。”林谷芳老师曾说过,擅水者溺,擅火者焚,在今天的时代变化看来,昆曲不应该只给专家和懂行的人看。“当一个艺术真正超越了行业、年龄和文化,这才有真正的感召力。李白的诗为什么直到今天都能雅俗共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创作团队在看了各种版本的《牡丹亭》后,不断地对剧本进行修改和讨论,希望能更加还原这个故事的完整性,以现代的审美重新将节奏进行调整。比如原本《牡丹亭》有五十五折,光柳梦梅拾到杜丽娘的画像跟画中人说话就要40分钟,现在的人怎么可能看个画像要40分钟呢,所以他们把节奏加快了。而杜丽娘还魂那出,创作团队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她能够得到众仙帮助得以还魂,后来一考究,原来是她父亲为官清廉,从未做过恶事,这才有了这个福报,所以他们又把这个细节加上了,告诉大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最好看的就是眉目传情

昨天下午是个阴天,在御乐堂三楼的小剧场里,男主角曾杰和女主角胡娉第一次走台。柔和的灯光透过屏风反射在木地板上,有斑驳的影子,恍惚间,好像时空交错,打开了400年前汤显祖写《牡丹亭》的时空。关于柳梦梅,这大概是曾杰演的最多的一个角色,光在皇家粮仓就演了210多场。当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皇家粮仓开会,曾杰的小生戏引起了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纲的注意,在他的推荐下,曾杰取得了面试资格,并最终脱颖而出。“听说一开始张艺谋导演想用秦腔,最后连试两次妆之后,就决定让我演《春江花月夜》。”在2008年奥运会上,这个才20出头的小伙,因为昆曲成了媒体聚焦的明星。

回到杭州,曾杰又做回了安安静静的自己。教书、排戏,如今再度上台出演与观众如此近距离的柳梦梅,他显得比之前要胸有成竹得多。“紧张还是会略微紧张,那是因为当时词有点生疏了。如今又抠了三个月的戏,我和胡娉又是很默契的搭档。”原来,被曾杰称为最要好“闺密”的胡娉,跟他在艺校时就是同学,两人私交又好,在曾杰去北京演出的日子,胡娉和丈夫还帮忙把曾杰心爱的吉他拿回家,定期保养。

“在这里看《牡丹亭》,最好看的莫过于看他们的眉目传情。”总导演林为林说,其实当一个演员被放大到一个可以容纳1600人座位的大剧院舞台时,昆曲最好看的眉目传情根本就看不到了,但是在这里,水袖几乎可以甩在观众的鼻尖上。当然,现在与观众近在咫尺的距离,各种细节也就更加挑剔,首先是化妆,在灯光照射下,有时候青春痘甚至毛孔都被无限放大,因此演员的底子很重要。其次便是身段和嗓子,没有麦克风和扬声器,演员完全就是靠身段和嗓子了。当然这些对于曾杰来说都是成竹在胸的。“对于我来说,现在最主要的就是以情感人。”曾杰说,之前在大舞台上因为观众距离远,动作和表情都会很夸张,如今距离近了,就必须要把这种夸张收一收。“比如第一眼见到杜丽娘,如果你表现得幅度过大,则会适得其反,显得猥琐了。”现在汪世瑜老师对他最大的教导就是:“永远不准骄傲,不准得意。”

戏服是杭绣纯手工打造

戏美人美,服装怎能不美。一想到戏服上的刺绣,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苏绣,可是你可能不知道,其实用杭州传统的杭绣绣出来的衣服更加灵动立体。在位于杭州三堡附近的杭州煌艺服装有限公司400平米的厂房里,30多个工人正在为这次的体验版《牡丹亭》赶制戏服。“时间太赶了,我们全是手工缝制,连布都是自己染的。”总经理王胜红早年在浙江小百花底下的戏服厂描图,因为喜欢戏曲服装,后来开了这个厂,如今在业内已经是鼎鼎有名,基本上全国各大戏曲院团的服装都是他做的,就连李玉刚,也专程跑来请他定制服装。

在这几天的连夜赶工下,柳梦梅和杜丽娘的两套服装刚刚新鲜出炉,“你别看柳梦梅的这套戏服绣花简单,这个布料叫富春纺,既能吸汗,衣服型做出来也好,但是就是制作工艺烦琐,市场上是买不到的,只能到厂里定制。”王胜红说,因为戏服要求的颜色饱和度高,他们只能自己染色。“染色可是个技术活,多加一滴染料和少加一滴染出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他拿出杜丽娘大婚用的红色婚袍自豪地说:“你看这个红苏州的戏服厂就染不了,最后染出的红都是发乌的,后来他们总结,说是我们杭州的水好。”

当然最好看的还是刺绣。王胜红说,苏州老绣娘绣出的花色,多半都是红花绿叶,配色艳丽,但是用在昆曲上就俗了,于是他们现在改良用淡绿的叶子浅绿的花,素雅且低调。而且苏绣用的是平铺的针法,不如杭绣繁琐有立体感。“南宋时用这种技法给皇帝绣龙袍,后来杭绣很多用于戏曲服装。当时名角都有自己的私房服,私房服是属于个人的,它制作要求高,而且还不计工本。”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杭绣记忆传承人赵亦军,像京剧名角盖叫天、荀慧生、周信芳,都有私房服。“我师父张金法就为周信芳绣过戏服,据说整整绣了一年,整件戏服绣好后都变得沉甸甸的,周信芳非常喜欢。”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