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牡丹亭》很“青春”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9.11
【版次】第A14版:文娱新闻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
舞剧《牡丹亭》南充献演,引起不少熟悉古典名著《牡丹亭》的戏剧界人士和市民的关注。昨日,当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的一群“80”后舞蹈演员在南充大剧院排练时,他们冒雨前来观看,并对其精彩的舞蹈表演赞叹不已,称其很青春很有时代感。截止记者发稿时,舞剧《牡丹亭》已完成舞美布置,已全部抵达南充的98名演职人员从当晚开始进行了正式演出前的连排。
古典舞美·场景如梦如幻
昨日上午,记者冒雨赶赴南充大剧院,只见舞美人员正紧张进行最后的舞台设置,舞剧《牡丹亭》开演时,将有印着多朵巨大牡丹花的硕大幕布降下,而舞台上无数朵道具牡丹花将在灯光效果的映照下变幻出现,使现场变得奇幻唯美,而台后用布朵和吹风机构成“水瀑布”和空中所吊“威亚”也让人看得惊叹不已。
特别是舞台上的布景,有着浓郁的古典之美,当多名舞蹈演员在排演时,其优美的舞姿与四周的景致相映衬,显得如梦如幻。
青春演绎·演员多为80后
当天在南充大剧院排练现场,一群舞蹈演员自发进行了排练,他们舞姿优美动人,吸引了众人眼球,据舞剧《牡丹亭》编导、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副团长吕玲透露,舞剧《牡丹亭》的演员大多都是“80后”,其中还有“90后”,青春风采焕发的他们给这部古典舞剧注入了一种时尚元素,同时也拉近了古典舞剧与观众的年代距离。吕玲说,昆剧《牡丹亭》改成舞剧,年轻的舞蹈演员们下了不少功夫,在保持人物特色外,也赋予了人物时代特色。
熟悉经典·市民热捧《牡丹亭》
古典名著《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缠绵爱情为不少市民的所熟悉,他们说,杜丽娘为了柳梦梅病,死了后到地府感动冥王,最终重返人间与柳梦梅相见的传奇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仍被传诵。“重演经典很难,但舞剧突出爱由人定不由天定的主题,我觉得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观念!”市民王亚琼说。而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张映禄则称,舞剧在忠实原著故事的基本上,进行演出形式的创新,这是时代审美的需要,“年轻时的爱情最为动人,由一群年轻的舞蹈演员来演绎爱情舞剧,也为古典名著《牡丹亭》注入了青春活力。”
记者 张驰/文 张瀚誉/图
【思想内容】
《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