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昆剧·青春版《牡丹亭》

昆剧·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 出版日期:2009.09.1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新快报

【出版日期】2009.09.18

【版次】第B06版:乐吧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广州终于迎来了全本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还记得五年前,白先勇担任监制、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从台北大剧院起步,五年之后它已演出170余场,而广州观众也终于将有幸一睹它的“芳容”。

“过去人们是‘听戏’,可以闭着眼睛欣赏。看青春版《牡丹亭》,你得睁大眼睛,因为每一个场景都是视觉的享受。”昆曲大师汪世瑜如是说,正是作为该剧导演的他和监制白先勇一起把如此精致的青春版《牡丹亭》呈现于现代的剧场里。

早在2001年,一直痴迷于《牡丹亭》的白先勇以“昆曲义工”的身份,将80多位华人艺术家会聚在一起,编剧小组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才把五十五折的原本删减为二十九折,并分成“梦中情”、“人鬼情 ”、“人间情”这上中下三本,完整呈现了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绝唱。而三位主演的形貌唱做俱佳,每次出场都让人眼前一亮:“杜丽娘”沈丰英的娇柔和“柳梦梅”俞玖林的俊雅,还有“春香”沈国芳的小巧可人犹如从书中走出一般,都与原著中的人物气质非常接近。在舞台表现上,《牡丹亭》用现代的方式全新演绎了这个“爱得死去活来”的经典故事。舞台极尽简约、写意之美,舞台的颜色是中性的灰色,一个巨大的布景通过画片的变化完成空间转换,抽象、淡雅,整台戏既体现了苏州古文化的典雅,又充满青春的魅力。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看《牡丹亭》,怎知昆曲为何?而一部青春版《牡丹亭》,更是传统戏曲与当代戏剧的完美结合,它让古老的昆剧焕发出青春活力,同时也觅得一条最具创造力的审美路线。

时间:9月24日(上本)、25日(中本)、26日(下本)

地点:黄花岗剧院 

票价:¥380/300/200/100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