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牡丹亭》令人耳目一新

《牡丹亭》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 出版日期:2008.12.0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深圳晚报

【出版日期】2008.12.04

【版次】第B02版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

本报记者裴军运 冯明摄影报道 “那牡丹亭,芍药栏,怎生这般凄凉冷落,杳无人迹,好伤感人,寻来寻去,都不见了……”12月2日晚,在深圳大剧院上演的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新排舞剧《牡丹亭》,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很多观众表示,舞剧既让人领略了昆曲《牡丹亭》的精神内核,又让人充分享受了芭蕾舞肢体语言的畅快淋漓。不过,舞剧宽襟大袖的服装,成了观众争论的焦点,认为不方便芭蕾舞演员舞蹈动作的发挥。一边是赞美:故事、音乐受肯定大部分观众认为,整场演出的舞蹈、故事情节、音乐,理解起来很通透,并不费解,这也令观众对这台舞剧的编舞费波、编剧李六乙以及作曲郭文景充满了敬意。地府和还魂后的婚礼两场戏,令观众看得开心。婚礼一场戏,很盛大,几十人穿着红裙起舞,舞台热烈得似火一般,加上现场隆重的交响乐伴奏,令观众看得兴奋。观众最为期待的“游园惊梦”一场,舞剧以酣畅的舞蹈方式和写意的舞美设计,再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从梦里偶遇到激情四溢的欢合。有观众认为,这场戏跳得酣畅淋漓。一边是质疑:服装、气氛有争议但对于舞蹈方面,也有一些观众嫌表现不足,认为杜和柳的双人舞,只是点到为止,略显含蓄,令人看得不够尽兴,不够过瘾。有观众表示,剧中的舞蹈略显单调和模糊,有一些类似现代舞的成分杂糅在其中,令芭蕾的魅力没有充分展示。对于3个杜丽娘分饰一个人物,虽然观众普遍认为,让人更方便理解杜丽娘的内心世界,但也有一些观众反映,对舞台上轮换出现的3个杜丽娘,分不清谁是谁,显得有些混乱。有观众认为,舞剧的舞美太过抽象,一根巨大树干,一个可起落的舞台,并未充分展现昆曲《牡丹亭》的雅致与幽静。此外,观众还表示,整个剧的气氛过于“冷”,几束冷光营造的舞台氛围,让人感觉“鬼气”十足。该舞剧最惹争议的是服装设计,日本设计师和田惠美的设计,感觉上个个都是宽襟大袖,虽然有观众认为典雅而不失时尚,但也有观众认为这是日本和服的衍生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芭蕾舞演员舞蹈动作的发挥。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