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牡丹亭》与南安府

《牡丹亭》与南安府

作者:熊岳 出版日期:1989.01.28 点击数:0

【作者】 熊岳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出版日期】1989.01.2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牡丹亭》与南安府

熊岳

江西大余古称南安,南安府的府署园林十景和梅、柳、牡丹与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深有渊源。

赣南梅岭上的梅花早已闻名于世,南安府章江两岸的垂柳纤丝袅娜。更吸引人的是南安府的牡丹。自宋至明有十一位来自山东、河南的府治官员把洛阳、曹州的牡丹花王移植南安。借国色天香,增古邑俏丽,佳话轶事经久难泯。花会习俗相沿至今。

南安府衙内有一座园林,内有梳妆台、玉池精舍、牡丹亭、舒啸阁、绿阴亭、铁蕉龙等景。

南安有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府衙园内蕉树成精,热恋衙中小姐,太守怒责其女,小姐投井自尽。后以石板盖井,堆土为坟。小姐尸不腐,魂不散,托梦于过路书生,许身央救。后书生中魁,掘井寻芳,小姐还魂,成亲团圆。这传说与《牡》剧故事梗概何其相似!

明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一)汤显祖因上疏触怒权贵,含冤被贬为徐闻典吏,笃信“至情”之说的汤氏怀着“生者可以死”的愤懑情绪一过南安。翌年冤雪,由徐闻调迁遂昌知县,又过南安。汤氏在两过南安中感情的波动可想而知。南安的“死者可以生”的“蕉精”传说和梅、柳、牡丹的风姿,以及当时太守杜仲(似为杜宝原型)其人,一一被汤氏当作他传世名著《牡丹亭》的素材。南安府署园林十景中的牡丹亭、芍药栏、梅花观、丽娘冢皆与《牡》剧景色相符。《牡》剧中涉及事出江西南安的文字有十一处之多。可见南安风物对于《牡丹亭》的写成实有催生剂的作用。

牡丹亭早已毁于兵燹,虽说景物全非然风范犹存——旧址前两株芳香四滥的玉兰花仍在。一九六三年田汉同志曾去牡丹亭旧址凭吊,并题诗留念。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