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与武都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7.07.30
【版次】第四版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它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剧。《牡丹亭》位列其首。这本剧作一出世就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引得不少名流将其改编,就连与汤显祖对立的一个戏曲流派的倡导者沈景,不仅改编《牡丹亭》,他的另一作品《坠钗记》,竟也从它那里得到了启发。洪升的《长生殿》也分明受到了它的影响。就连曹雪芹的《红楼梦》里也留有它的痕迹。林黛玉偶然在悠扬的昆曲笛韵中听出了《牡丹亭》里警梦的名句,惹得她伤心了好一阵子。可见《牡丹亭》影响之大之深。
这样一部杰出的作品,其故事的来源却在武都。作者在他的《牡丹亭》题词一文里写道“传杜太守(即《牡丹亭》里的人物杜宝)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李仲文儿女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法苑珠林》里是这样写的:晋时武都太守李仲文,在郡丧女,年十八。权假葬城北,后张世之代为郡,世之男(字子常)年二十,梦一女,自言前府君女,不幸而夭,今当更生,心相爱慕,故来相就,其魂忽然昼现,遂共枕席。后发棺视之,女尸已生肉,颜姿如故。梦女曰:“我将得生,今为君发,事遂不成。”垂泪而别。这段文章的意思是说,晋朝时武都郡太守李仲文,他的十八岁的年轻女儿在武都郡不幸病故了,便暂时将棺木安置在城北边的一个地方(方便以后迁葬故里)。李仲文后的郡守名张世之,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子常,在二十岁青春萌动时,一天晚上作了一个桃花梦,梦见床前来了一位女子,女子对他说,我是前太守的女儿,不幸年轻而亡,现在当活转过来,因对你十分爱慕,特来与你成就姻缘。子常惊醒后真的看见一个女子就在床前,二人遂共枕席。事后,子常心常怀念,遂往郡城北,寻找到了停放的棺木,便将其打开,想见一见与自己同床共枕的女子。棺木打开后,看见女尸身上肌肤如常,面目长得很是漂亮。棺中女因其秘密被活人窥视,很是懊恼,哀伤地对子常说:“我本来就要恢复生命还阳成人与你共结鸳鸯了,你却开棺看视,觊觎了我的秘密。使我变不成阳世间的人了,与你婚配的事无望了,唉!”子常听了此话,十分懊悔,知事已无可挽回,遂垂泪而别。
多么凄婉的爱情故事,而它就发生在武都。正因为爱情的凄婉,成了汤显祖《牡丹亭》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