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座后现代《牡丹亭》
【作者】 伍斌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0.09
【版次】10版:文化娱乐新闻·健康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本报讯(记者&伍斌)以《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蜚声海内外的中央芭蕾舞团,将在上海文化广场演绎原创芭蕾舞剧《牡丹亭》,为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奉献来自舞蹈&“国家队”的最新艺术结晶。
迥异于原汁原味照搬的道路,这一次的中芭走了一条标新立异、个性呈现的创作路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六乙应邀担任剧本改编和导演。谈起11月14日该剧的在沪亮相,李六乙说,汤显祖的《牡丹亭》家喻户晓,但他执导的版本将跳出既定想象。&“女主人公杜丽娘被解读为三个人物,三个杜丽娘同时出现在舞台上,蓝衣杜丽娘是昆曲演员、《牡丹亭》故事的叙述者;白衣杜丽娘是永远徜徉在中国后花园里的怀春少女;红衣杜丽娘则展现出象征欲望的原始自我。三位丽娘的出现,是尝试对杜丽娘精神世界进行深度阐释。&”郭文景担任《牡丹亭》的作曲、编曲和配乐,这位被《纽约时报》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也是首次为舞剧创作音乐。
一部400多年前的中国作品如何用西方芭蕾来表现?近年来在国内外舞坛崭露头角的青年编舞费波认为,一个十几岁少女忽然有了对性的认识和感觉,这种起伏带来的心理变化,舞蹈语言应给予充分挖掘。
“这部戏的舞蹈动作偏于现代风格。人们不会看到一个跳着古典芭蕾舞步的杜丽娘,但她也不会一上来就大劈腿,她的肢体将随着内心的变化而变”。
此外,多次与张艺谋、黑泽明合作的造型设计师和田惠美、德国著名舞美设计大师米歇尔?西蒙也加入创作团队,使《牡丹亭》在舞台面貌和整剧气质上呈现后现代风格,避免了舞台剧舞美浮华、堆砌的弊端。该剧曾被爱丁堡戏剧节的艺术总监乔纳森?米勒相中,应邀参加2011年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开幕演出,其中西合璧的新颖艺术表现手法和意蕴悠长的东方唯美意境深深打动了全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