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外西厢里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6.08
【版次】第四版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潇潇暮雨落,离人几时采撷?碧澜窗纱外,黄昏夕阳斜。暗销魂,白日消磨,玉影凭空瘦几分,寒水空流!随风一梦,游园惊魂一瞬间,一梦二十年。牡丹亭,雨纷纷。谁是归人谁是客?一些青丝,琼珠滑落奈何桥,念往昔,转向断桥下,待不思量,怎不思量得?幽谷寒涯,一窖愁残,三生梦馀!
牡丹亭,盛开的牡丹——那暗夜中的俏人儿。柳生依稀在梦中相念,在朦胧中臆想。可现实中却是怎样的光景呢?你是有许多娇,许多韵,许多情。可你为谁颦?为谁瘦?又为谁疼?是啊,豆蔻年华却唯余阴阳两隔的无奈。是单单那一汪情水荡起的涟漪?还是那令少女心中向往的史诗?不是,都不是!那是一种灿烂过的落寞过的纠结!杜丽娘,柳梦梅演绎的是一种相思,也是一种美好的牵念。可从中我们还可以读出些什么呢?是爱情?是现实?还是批判?无所知,也无可知!读罢此文,漂浮在我脑海中的是那随风一曲了无痕的春梦,是忘记的现实,是理解的无奈的心酸。人都说长安少女踏春阳,可春阳何处不断肠?
梦里的是一种希冀,然而心底上的呢?汤显祖显然是一个戏曲大家,然而也是一个失意落魄的寒酸书生,郁郁不得志。在《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而这一切的一切又何尝不是饱含着一种自身的写照的无奈呢?对自己命运前途的彷徨,他,汤显祖则是为文而生,为文而死。为国而生,为国而死。失意是一种磨砺也是一种自怨自艾,他多想一展抱负实现平生梦想,可祖龙飞,鹿走中原。朝飞暮卷的美景留不住那一展抱负的雄心。古人说: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我欺也,那浅浅的一径落花随谁流进谁的心房?一生遗恨系心肠,不知那遇风情笑口开的是否依旧?
轻轻地开轩凝望,朦胧的夜色下又有多少痴情?十分清瘦的尊容,不颦不笑,哀哉年少!柳梦梅,胸怀锦绣然而落魄至此,虽然最后一鸣惊人位列朝堂,可是现实中呢?恐怕这只是某人的一厢情愿吧!毕竟百年浑是梦,夜来风雨葬西施。沙沙的雨声掩饰的是一种宁静,还是洗涤苍生的悲凉。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落魄士子对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那是一种多么渴切的期盼啊!一点香销万点愁,在幽冥中飘荡的杜丽娘,在黑暗中摸索的汤显祖,是何其的相似啊!只不过一个是叛逆爱情的向往,一个是思想解放的期盼!在牡丹亭中,是人非人心不别,是幻非幻如何说?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当一晌情思在九天徘徊,那梦里的人儿是否依然在傻傻的等待呢?不知道,也不会知道,因为那是一种虚拟的梦幻,当游园惊梦的钟声在耳边响起,是什么让这一切都那么的不知影踪?又是谁在暗中主导着这一切?太湖玉石,凭谁画出生面香,对柳生偏含不语情。岭南外来人,心旗旌摇,千里姻缘!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是有什么原因呢?无从知晓!只有……
走过西厢扑鼻一阵香,隔壁小姐还在花中央,鞋子忘了原来的方向,停在十八九岁情惆怅,敢问一句盆中花怎赏,要拿姑娘与它比模样,甘做花泥一片靠花旁,不是三月也能醉人肠,夏至的前一天,秀才西厢走一遍,邂逅小姐正在窗台赏花等着雨天,名诗读了几多遍,名画临摹了几多卷,懵懂书生的梦存在西厢正时少年,我又从西厢过,十二年前的白日梦,写下当年的你的我,水调歌头词一首,我再从西厢过,十二年后的才高八斗,百花还在人去已楼空,那花儿常开,人难留!(护理学系08级于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