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观感
【作者】 伦毅杰
【报纸名称】:
【关键词】 《牡丹亭》 观感 中国古典戏剧 中国昆曲 汤显祖 布莱希特 灯光师 《蝴蝶夫人》 白先勇 结构逻辑
【出版日期】2004.11.19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上 三生路……”明汤显祖名作《牡丹亭》历经四百 多年沧桑,作为北京第七届国际艺术节唯一的 一部中国古典经典戏曲,于10月21日、22、23 日在北京世纪剧院隆重上演。这部荡气回肠的 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 现代人。$$ 从现场观众的异乎寻常的热烈反映来看, 白先勇先生对于《牡丹亭》的改编是相当成功 的。白版《牡丹亭》在“情”字上下足了功夫。 “……生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 非真?”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词已经为后人 的大胆创意立足依据。该剧上本该是由少女怀 春惊梦──寻梦至离魂的一个充满经典悲剧意 味的结构走向,这使观众的审美心理有了种种 依托和比较。如《图兰朵》中的公主、《蝴蝶夫人》 中的乔乔桑等西方经典情爱歌剧。有意思的是 中国昆剧的情节构成是单纯而又热烈的。有了 前述的简约与浪漫。整个剧情有了另一层景缘。 如《冥判》这出戏中,从服装、道具到灯光的浓墨 重彩,深深刻画了地府中的阴森,又烘托了胡判 官这一独特形象。演员唱念做打是深沉有力的。 令人想到《图兰朵》的一些场面。在这中本中, 给人印象尤深的扮演者俞玖林唱功老到、稳重, 与他的外形反差颇大。“函梦”和“面生”中的杜 丽娘扮学者沈丰英不仅唱功好,演技纯朴自然, 而且给杜丽娘赋予了不少现代时尚女子的神 韵。令人为之动容。下本的结构走向颇有些返约 古典戏曲神韵。从《婚走》、《折寇》到《遇母》、 《硕拷》、《圆驾》,该剧的可看性有了几度升华。 《婚走》的激情到《圆驾》的浪漫,该剧的走向始 终是节制的。不像西方歌剧《卡门》殉情及《图 兰朵》公主猜谜那么诱人,充满悬念。$$ 看罢该剧全部,令我想到了德国戏剧大师 布莱希特倾其毕生心血而创立的“间离”之说, 原在中国古代昆曲艺术中已初见端倪。舞台上 不见“咆哮”、激情喷涌等,有的是演员在不紧不 慢的唱腔行运中,施展独韵,从表演美学上来 说,中国昆曲等属于“后发制人”。不在乎瞬间能 否爆发出激情大滔,而是在固有的结构中理性 的悦人。引人入胜。这也是白先勇和有中国昆曲 界“巾生魁首”之誉的导演王世瑜等这回之所以 轰动的根本之因。另外,此剧还有一大特色,此 剧循着汤显祖“开篇”……牡丹亭上三生路之初 衷,依据此三生而构筑起不同的舞台背景。并 有固定的旋律动机音型相伴,作为烘托情节展 开的结构逻辑,颇为中的,简约有效。只是还可 再大胆创新,可将这三幕背景适当吸取一些影 视多媒体音画背景,深信一定会更受当代青年 的喜爱。舞台道具的单一反衬出演员的功力, 这在西方歌剧中亦有。如威尔第的《假面舞会》 等。我觉引人关注的是舞台的灯光,尤为见好。 可看出灯光师的独具匠心。灯光师的多彩电光 线与剧情的吻合令观众逐渐领会了全剧的真 意。$$ 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带来全新的时尚感, 也带出了攸关中国古典戏剧美的全新思考。假 如当初布莱希特不受京剧启发而看昆剧《牡丹 亭》,那他的“间离”之说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观 呢?可见,中国古典戏剧独有的魅力恰在于理 性与感性始终和谐一致。尤其是像《特丹亭》, 这面走的是生旦戏双线发展而达到称平衡之 美。所以,这样的戏剧,领悟她是需一定阅历的。 情节和音乐均在恬淡中生成,确如中国书画留 白,打动的是人的理念,令人从中思考。这不能 不说是该剧成功的一大法宝。
- 1、两岸三地艺术家梦圆《牡丹亭》 作者:蔡少华 年份:2005
- 2、《牡丹亭》之后再看《长生殿》 作者:罗珺 年份:2004
- 3、突然一夜青春梦 作者:黑玛亚 年份:2010
- 4、青春版《牡丹亭》的前世今生 作者: 年份:2004
- 5、青春版《牡丹亭》成功原因初探 作者:李菁 年份:暂无
- 6、《牡丹亭》的“集唐诗”及其英译:《牡丹亭》译后感之二 作者:汪榕培 年份: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