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牡丹·牡丹亭

牡丹·牡丹亭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5.1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天中晚报

【出版日期】2013.05.14

【版次】14版:文化天中

【入库时间】20131020

【全文】

张 纯

让我记住并且喜欢牡丹,不是因为它国色天香的美丽和雍容华贵的姿容,而是因为多年前 周绍文 先生送我的一幅画。这幅画中,三朵浓淡相兼的黑色牡丹花,在浅深交融的叶片烘托下,栩栩如生,像黑色的精灵跃然纸上。每当看到这幅画,我便怦然心动,若有所思。

周绍文 先生是天中画坛师长,他送我如此淡雅的黑牡丹,而不是色彩艳丽的富贵牡丹,先生用意深焉。于是,我把这幅画悬于陋室中堂,时时观之用以自省。

早些年观看过白先勇主持排演的《游园惊梦》。《游园惊梦》以及《拾画叫画》、《春香闹学》等折子戏,都是取自《牡丹亭》原本。《牡丹亭》又叫《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所著,是他所写《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四记中最优秀的一记。

除了戏好外,还因为主持排演此戏的 白先勇 先生。白先勇或许你们不太熟悉,可他的父亲白崇禧将军你们应该不会陌生。白崇禧当年作为“华中剿共总司令”曾到天中督战,可没等他“不辱党国使命”,就被刘邓大军彻底击溃。在白崇禧败逃台湾时,白先勇还是垂髫少年。之后,他没有像父亲那样金戈铁马,而是成为一位宏扬中华文明的学者。是他把昆曲名剧《牡丹亭》不惜巨资重磅推出,力邀昆曲名家 俞振飞 先生饰演柳梦梅一角,并聘请 余秋雨 先生为该剧的文化顾问。有此二位,可以想象到这出戏该是何等精彩了。

在下有幸观赏这次演出,纯属偶然。应邀看戏的同学夫人因病不能前往,同学便要我与他作伴,于是成就了我的“世纪之幸”。那是 俞振飞 先生最后一次登台演出,大师的表演和唱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饰演杜丽娘的演员名字我记不得了,但她的表演同样精彩。把杜丽娘奇幻的爱情故事写得那样的凄美动人,应该是汤显祖的本事,不能不让后来的写戏人仰慕并且心生敬畏。

由《牡丹亭》又回到牡丹。

牡丹,唐代之前并无此名,概以芍药名之,唐开元中期,方有牡丹之称。到武则天当朝时,牡丹盛于洛阳,品花者把牡丹称为“花王”,把芍药称为“花相”,惹得诗人杨万里留下“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这样的诗句。元代诗人方回在其《桐江续集·芍药花》一诗中也道:“可止中郎虎贲似,政堪花相相花王”。诗人显然是在为芍药花感叹。

花就是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我国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国度,为王为相大可不必,何来高低贵贱之分?还是诗人李商隐说得好:“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耐得干旱,受得冷落的“马齿苋”不也照样开得色彩斑斓,令你赏心悦目吗?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