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梦在牡丹亭

梦在牡丹亭

作者: 出版日期:2006.01.2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出版日期】2006.01.2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梦在牡丹亭 四平

清澈的章江流水,从南岭逶迤而下,穿过江西南部大余县的山岭和田野,悠然地流向赣江。

章江流水一如往昔,南安(大余)东山大码头却没有了曾经的繁华与热闹,没有了源源不断的南北货物,没有了南腔北调的商旅、迁客。四百年前,汤显祖从船上走下来,并从这个码头开始,一步一步走进了一个挚情的梦里,然后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戏剧之梦。

离码头不远的牡丹亭,在蓊郁的绿树中显得古朴而庄重,有一种眺望章江北去而不舍,感受时间流逝而沉思的情态,令人见了自然而然地想到那部久演不衰的剧作《牡丹亭》,想起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与这里的那份奇缘。

中国文化史,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一部正人君子的苦难史,临川才子汤显祖就是其中的典型。虽然他年轻时就精通古文诗词、诸子百家、音律,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明医卜、通兵法,是明朝不多见的通才,但他的人生道路并不顺当。由于生性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汤显祖先是由于拒不接受当朝首辅张居正的拉拢,两次落第;33岁中进士后,他仍不肯趋附于新的权贵,所以仅能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汤显祖的学识和才气,加上他那份透骨的清高,自然少不了让一些人嫉恨;平时他与东林党密切交往的事情,当然也就成了令朝廷忿忿的“不轨行为”。汤显祖的我行我素,实在使许多人感到很不自在。万历十九年,他那篇历数当朝神宗皇帝在位20年间种种弊端的《论辅臣科臣疏》,更加触怒了一些权臣、触及了皇上,小人们的借题发挥和恶意诽谤,加上朱翊钧的昏昧,汤显祖被贬往广东徐闻任典史。一路上逆水行舟的情形,好像正是汤显祖此前的人生写照:从南京登船启程开始,由长江入赣江,经过惶恐滩到赣州之后,再经章江的曲折水道,到达南安弃舟上岸,才算走完了此行的水路———每一步都是逆流而上,每一段都充满阻力。从东山大码头上岸,顺梅岭驿道向南,过了梅关就是岭南了。

人生有梦,常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给那些背时倒运的苦难者以坚持的力量,为他们饱经忧患的心灵带来希望的光彩。南安虽然是个偏僻的小城,却有青山绿水可以悠游,还有众多的人文胜迹值得游览,无论是汉代的庾将军城、隋朝的嘉佑寺,还是北宋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创立理学流派的所在地“道源书院”,都是历来文人墨客过往南安时少不了要去的地方;至于梅岭上的梅树,更让历代的文人、迁客所倾心。一番探古寻幽之后,听说南安府衙的后花园不仅有好景致,而且还种有南方少见的牡丹,建有牡丹亭,这就让充满了好奇的汤显祖忍不住要去一睹为快。也就是这次最不经意的出游,使他听到了“梅树寄情,丽娘还魂”的奇异爱情故事,并被深深打动。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对许多人而言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闲话佐料,但是对于汤显祖,对于中国的戏剧,则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汤显祖没有宠辱不惊的心态,而是一路上为自己的遭遇悲悲戚戚,甚至是惶恐落魄、忧愁满腹,早已经失去了人生的自信,或者是不断借酒浇愁、终日醉生梦死,已把曾经的美好理想抛弃———自己的魂魄都已然失落了,又怎么能够让那相恋的人“还魂”?同样,如果没有南安这个成全他戏剧梦想的摇篮,没有它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自然风情,没有那个爱情传说的启发,不朽的“还魂记”又从何谈起。

一年之后,汤显祖从南岭走下来。他急切地来到章江边,带着无法割断的戏剧情缘,带着对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对人性的深切关照,再次来到南安府衙后花园里,走进牡丹亭,全身心地感受那个爱情故事,使自己的灵魂先行进入到一个将要感动世界的梦境之中。可以肯定,就是在章江旁边的这个亭子里,预示了汤显祖不久就要绝意仕途,回归临川故里,用自己的生命去苦吟一个又一个的梦。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