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牡丹亭”的演出

“牡丹亭”的演出

作者:路工 出版日期:1961.11.23 点击数:0

【作者】 路工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出版日期】1961.11.23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牡丹亭”的演出

路工

一五九八年,汤显祖写成了“牡丹亭”。当时在南京演出,有一位青年演员叫吴亦史,演柳梦梅最出色,在佳色亭上演的时候,观看的有汤显祖的朋友戏剧评论家潘之恒,编“元曲选”的戏剧作家臧晋叔,都认为吴亦史的演技有自己的独创性:“甚得柳梦梅持才持声,沾沾得意,不肯屈服景状”。后来的演员,极力模拟吴亦史,都不能超过。过了十年“牡丹亭”越演越盛。寓居南京的潘之恒,在一六○八年冬天,看了五次演出。他认为最成功的一次,是吴越石家歌儿的演出。演柳梦梅、杜丽娘的都是女演员、苏州人。江阿蘅演杜丽娘,做到“情隐于幻,登场字字寻幻,而终离幻”。昌阿荃演柳梦梅,她的表演:“情荡于扬,临局步步思扬,而未能扬”。这两位演员不仅“珠喉宛转如沸”,而且都能传神会意:“能飘飘忽忽另番一局于缥缈之余,以凄怆于声调之外,一字不遗,无微不极。”潘之恒称赞不绝,他“既感杜、柳深情,复服汤公为良史”。他所以称汤显祖为“良史”,因为汤显祖当过县令,他在“牡丹亭”中描写杜、柳的深情,从幻想成为现实,这是在汤显祖笔下判决了的封建礼教的失败,杜、柳的胜利,所以赞美他为“良史”。

*蘅[héng]荃[quán]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