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牡丹亭里的梦

牡丹亭里的梦

作者:孔爱萍 出版日期:2013.05.19 点击数:0

【作者】 孔爱萍

【报纸名称】:昆山日报

【出版日期】2013.05.19

【版次】第A09版(昆曲)

【入库时间】20130630

【全文】

图为孔爱萍饰演的杜丽娘

孔爱萍

《牡丹亭》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便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句话在我看来不单是用来形容爱情的,世间至情之事物皆可比拟。一如我被杜丽娘的深情所吸引。百年之前,梧桐锁清秋的深深庭院,杜丽娘款款走来,岁月的交替轮回让她成为多少代人心中不灭的神话,犹如不败的雪莲,始终散发着恬淡幽雅的清香。

想起豆蔻梢头的我,第一次接触这个人物的时候,只有含糊的认识,只知道照搬老师的唱腔和动作,不像自己,更不像杜丽娘,青涩、仓皇。随着年龄的增长,演出的次数越来越多之后,我也逐渐理解了这个人物,心中原本模糊的影像也越发清晰,几乎可以触碰到角色的内心,彼此透明。时常还是会回想起年少时的自己,傻傻地站在时间的那头,对戏、对角色都是那样的陌生、迷惘。

演了这么多年的杜丽娘,其实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她是那个时代的乖乖女,但是内心又不甘于束缚,整天处于矛盾的状态中,最后只能把愿望寄予想象,在梦里寻求自我,但最终决然地冲破世俗。这些都是在每次的演出中慢慢积累的感受,每演一次就觉得自己对人物的性格多了解一分,对角色更进一步。书中自有颜如玉,一点都没错,杜丽娘就是这样的书中美人,能够待我一直细细地品,尽情地演。

西方文学里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杜丽娘。我赋予杜丽娘以我自身对她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我对她的理解只属于我个人。这样的杜丽娘在戏曲舞台上才是不可复制的,才是“惟吾独有”的。她柔在身段,绵在节奏,却在骨子里透出顽强的生命力,是张弛得宜的细处之美。她不是绵柔无力的。我在杜丽娘的身上读出的更多的是灵性美、坚毅美、律动美、生命美,所以我在演绎的时候让杜丽娘美在过程,美在内涵,美在健康,美在执着。即使是简单的水袖婉转,我都希望落下的是绵长深情。在那没有陈设的舞台上,我就用身段、眼神,给观众讲述这穿越生死的爱恋。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亦可以生也。

昆曲总是能把你引领进一种美轮美奂的境界里,惹人沉醉。中国文字的神奇也在于此,简单的几个字,往往勾勒出来的景象却是动人心魄的,让人感叹于它的惊艳决绝。如果说浪漫,那我认为古人更为浪漫,那惊梦一折,落花垂地,就是这轻轻的一落,竟扰了杜丽娘的梦。细想一番,觉得自己的呼吸都轻软下来。而这梦,引出的竟然是一场惊世姻缘。峰回路转,其变陡生。这颗心便也就随之沉溺其间了,不愿醒来。

《牡丹亭》是丰富而多元化的,走进杜丽娘,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体味与感受。在这个传奇里幽静和繁华并存,坚守与开放兼容,挣扎与执着互生,在生生不息的流变中永生,越发莹润。原来世间万变不定,皆因情起。

(作者为第二届戏剧梅花奖得主)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