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牡丹亭》小记

《牡丹亭》小记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6.1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昆山日报

【出版日期】2013.06.18

【版次】第B04版(美食·休闲)

【入库时间】20130710

【全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初识昆曲,是小学时学校里的小昆班和那出上北京汇演的《猎人海力布》,还依稀记得两位可爱俊俏的小主角在同去周庄夏令营的路上在车头顾盼生辉婉转吟唱的情景,那样的美好便悄然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再后来,也曾在电视或亭林园的戏台子上或多或少看过一些,都只是远远地看着,也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当朋友推荐去看实景昆曲《牡丹亭》时,心中着实激动了一番,因为如此近距离地欣赏由张军、谭盾等一些国内知名艺术家打造的实景《牡丹亭》毕竟还是头一遭。

停车落座,满眼皆景。一座精致的假山坐落在清澈的池水中,左边的六角亭上写着“牡丹亭”三个大字,池水后面便是满山坡的竹林随风摇曳。虽然眼前是平日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马鞍山后山一隅,然而在柔和月色的映衬下则显得更静谧和幽然。悠扬的箫声随着一叶小舟由远及近,伴着古琴声声在初夏的夜色中弥散开来。杜丽娘衣袂飘飘翩然而至,一唱三叹中在梦里、在阴阳两隔间与柳梦梅情缘相定。

凭栏赏曲,临流而弹,演员与舞台、舞台与观众、观众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穿越感;夜色中跳跃的灯笼和杜丽娘还魂后踏水而来让人叹为观止;牡丹亭内洋洋飘落的花瓣、亭阶上的字幕投影、变化莫测的灯光音效设计不禁让人拍案叫绝……如此种种,在一小时十五分钟内完美呈现,带给我的除了赞叹还有震撼!

我不懂昆曲,却喜欢昆曲的婉丽妩媚,她既不像京剧那样铿锵热闹又不似秦腔般嘶哑苍劲,她特有的那种柔曼悠远将姑苏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吴侬软语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此的唯美在浮躁喧扰中慰藉心灵。

(戚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