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七夕?牡丹亭

七夕?牡丹亭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9.2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家庭与生活报

【出版日期】2010.09.28

【版次】第12版(非常男女)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

□ 清石 (广西)

今天是七夕节,这个中国的情人节近些年来在国内的呼声,大有高于西方二月十四号的情人节的趋势。因为那个美丽、曲折、动人、哀怨的爱情故事,赋予这个节日更传统、深远、神秘的意味。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品味三国;于丹妙语连珠、解读庄子;王立群条分缕析、剖析汉武大帝;季羡林的得意门生钱文忠深入浅出、阐述三字经。清明、端午、中秋,这些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被纳入法定假日,昭示着传统在回归、历史在升华。有一条越来越清晰的脉络,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炎黄子孙不断的血脉。

我在QQ签名上有些戏谑地说, “月亮当空照、喜鹊对我笑。小鸟说,你为什么又是一个人过情人节?”事实上,七月七的月亮,只能是一弯新月如钩。许久不下雨,竟下起很大的飘风雨来,雨丝伴着风直往窗户里钻。夜,凉如水。这样的夜晚,适合独自听一曲昆曲 《牡丹亭》,莺莺袅袅中,有着极致的古典。舒缓、悠长、宁静。想自己若能挽了长长的水袖,璀冠霞衣,莲步轻移,扯开了嗓子,便是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是怎样的旖旎风情、如意欢欣啊!尽管唱着别人的戏,若能酬唱知己,那不是自己的戏么?何尝不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么?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游园一段,是牡丹亭里最耀眼的牡丹。也是昆曲里最经典的唱段,每次听来,慰为天籁。想起我最喜欢的当代女作家雪小禅,她在文章里提到,她的一个朋友,汽车里常放昆曲,而且只放牡丹亭。痴迷程度、可见一斑!

只因杜丽娘实在爱得太执着、也太苦,终于有了梦圆的结局。牛郎和织女,每年也只能见上一面。人们对于有缺憾的美,总是更能铭记。如同一个人坦白他的缺点,总是让人更觉亲切、易于接近。断臂的维纳斯,也因她的断臂,而为人们铭记。梁山伯和祝英台,双双化蝶,翩翩飞舞在熟知他们故事的后人的心间。写牛郎织女的文人,尤其是到七夕的时候,数不胜数。然而最喜欢的,是秦观的那首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多少人写的是牛郎织女每年一会的哀怨、苦楚、愁肠。唯有他,写出了那份爱的高贵、坚贞、绵长。真正有爱的人,是不觉得苦的啊!

如果有个心爱的他陪我过这个七夕节,多么希望和他坐在一个小茶馆。或者像上岛咖啡那样的一个小咖啡馆,有着矮墩厚重的沙发,但不要放什么流行歌曲,也不要行云流水般的钢琴声!就放牡丹亭吧,一壶咖啡、握手凝眸、静静依偎,就已足够!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