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情深牡丹亭

情深牡丹亭

作者: 出版日期:2012.11.1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长沙晚报

【出版日期】2012.11.19

【版次】第AA04:橘洲综合文艺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

彭如林

那晚,我搭着106路公交车前往太平街,再从太平街搭6路去窑岭北站,步行至湖南大剧院,坐在三楼第十三排10号。

这两年来,我永远不能忘怀的一个画面是,高三语文课时老师播放的《牡丹亭》昆曲片段赏析。杜丽娘和柳梦梅梅树下相遇,桥边密语,怀一腔深情,朦胧艳丽,伴着咿咿呀呀的腔调,凄绝美艳的画面,美到极致的画外音。当时的我泪流满面,深深被柳梦梅和杜丽娘之间生死缠绵的一刻,显示在投影仪上的爱情印象所打动。

古老而精致婉转的唱腔音韵,隐隐传达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此,我爱上了昆曲,爱上了《牡丹亭》,爱上了那千百年来才得一出的奇妙爱情,写过一篇叫《掬曲留芳》的文章,纪念我曾爱过的这些事物,那个世界。

真正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如两年前,我竟然还是一脸泪水。这个世间哪里还会有杜丽娘这样纯粹的爱情,干净,美丽,单纯,痴心。再也不会了。全心全意地相信爱情,将整副身心无设防地搭进去。没有猜测,怀疑,伤害。因为一个梦境,爱上了,就是一生,就是一切,就是自己由内而外所有的心血和生命。他们是前世约定的姻缘,今生注定的宿命,此生此世此刻此景,魂牵梦萦,仅仅半年时间,已经心心念念,肝肠寸断。他日日对着她的小画像,思念成城,她夜夜梦醒相思缱绻,不能自已。

原来,我并不了解柳梦梅,一直认为柳梦梅对杜丽娘的爱远远比不上杜丽娘爱他的十分之一。杜丽娘为梦而死,柳梦梅却一心一意想着此梦是他功成名就之机。杜丽娘还魂欲夜夜幽会,柳梦梅却担忧事情暴露。若是真爱,必是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放弃所有只为那一瞬芳心跳动的感觉。

但是,我在现场看到了听到了柳梦梅拾画一折。过去那些单一平放在纸上的唱词仿佛都有了生命。他温润如玉,亭亭玉立,飘飘袂衣,一袭纯白,是君子,是爱人。腔调跌宕起伏,雅正清醇,把自己和杜丽娘的故事缓缓道来,道出了款款深情,道出了悠悠思念,道出了对那一场梦境虚虚实实的揣测。我终于明白,柳梦梅作为男性的理性之处体现在他不确定那一场梦的虚幻与真实,他爱,他念,他痛,他心心动动,却抱着一丝的怀疑。他以为是黄粱一梦,亦或是南柯一梦。杜丽娘却因相信相思早早魂归地府。我们在对比中,不理解,猜测指责,而早早给柳梦梅作出了不公正的判词。细细品味,才懂得汪世瑜先生的话“其实杜丽娘爱得如此痴狂和执著都在于柳梦梅是个值得爱的人”。

幸好,他们终于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双双喜服穿上身,圆了我们曾经欲罢不能的一个梦。华丽吉庆的一袭红衣让我想起梁山伯与祝英台,相比于死亡酿造的千古绝唱,凄婉地化蝶双舞,《牡丹亭》是另一层的升华,源于深沉眷恋刻骨铭心的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甚至,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