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与扬州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9.10
【版次】第08版(收藏趣话)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昆明火柴厂发行的《牡丹亭》火花,并非珍稀品,我想凡集花者都会有而藏之。全套五枚,有编号,第一枚是用书的封面形式出现,竖字《牡丹亭》三字非常醒目,左下方有“汤显祖”三字,设计得古色古香,另外四枚火花点缀出《牡丹亭》全剧的主体内容,即使对《牡丹亭》不熟悉的人也能从中领略个大概,此剧由闺塾、惊梦、写真和婚走组成。
昆明当时发行火花大多由10×l或12×l面貌出现,如“儿童古诗词选”、“画马”、“白蛇传”、“三月街”、“昭君出塞”等,而《牡丹亭》应说10×1才好,但用5×1我想可能是有含意。
《牡丹亭》是明朝大戏剧家汤显祖所著,其书在扬州的影响很大,流传亦广,特别受到女性的钟爱,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扬州有一叫金风钗的女子,不但读著有癖,而且一门心思想嫁给汤大才子,虽汤己入中年,家有妻室,并在京城待试,但她仍被汤显祖的才华所打动,思之再三愿为才子归,大胆而开朗地给汤显祖寄去一信,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古时的通讯没有现在快捷,书信几经周转才到他手中,他被金小姐衷肠所感动,不顾一切赶到扬州,遗憾的是金小姐在思念中死去有一月余。她在临死前留下遗言:“汤相公非常贫贱者,虽今科得贵,但他见到我的书信后是会来扬州见我,但我命薄,等不到与才子相见的时刻了,我虽死而目难瞑也,我死后一定要用《牡丹亭》的曲子为我殉葬,希望不要违我之志。”汤显祖被金小姐的心愿所感动,视金小姐为知己,亲自出资办理有关后事,并守墓一月有余方返。这不过是传说,可能非实,但《牡丹亭》当时在扬州的影响可见一斑了。
汤显祖在明神宗朱翔钧万历二十六年己49岁了,由于对官场失望,向吏部提出了告归,弃去知县之职,回江西临川老家隐居,这年三月他路过了扬州,并在扬州与官民作别,有《戊戌上己扬州钞关别遂昌吏民》,在《广陵夜》中有载:“金灯飒飒夜朝寒,楼观春阴海气残。莫露乡心与离思,美人容易曲中谈。”万历二十八年他的友人谢山子,也因得罪刑部主事被罢官侨居扬州,他也写有《口号送谢山子再如广陵》二首。
汤显祖在扬州的时间虽不长,但对扬州的印象特别深刻,特别是扬州的风土人情和市景街情,所以《牡丹亭》中的场景都放在扬州处理了,如“缮备”一段有曲词:“边海一边江,隔不断胡尘涨,维扬新筑两城门,酾酒临江上。三千客两行,百二关重壮,维扬风景世无双,直上城楼望。”《牡丹亭》虽写的是宋朝假托的故事,但其背景己全部是明朝的扬州化了。
我是扬州的火花集藏者,在看到《牡丹亭》火花时,心情就有潮伏,一直想把这段史事写出来,以飨火花读者,今天总算了我一心愿。
汤显祖的《牡丹亭》可谓中国戏剧史上的一精彩杰作! (宋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