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场青春《牡丹亭》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5.04.1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第一现场》
不记得自己已经看过多少场次《牡丹亭》,南昆、北昆、苏昆,只要有机会,就一遍一遍地赶场,听口齿发落,看排场身段,“玉茗堂上三生路,人间没个安排处”,也许就是因为现在的人间,已经没有如此的安排,晚明似的痴迷,反而容易让人恋恋于一种缺乏存在可能的梦想。
印象中,上海昆曲的排场最华美贵气,精明精致。而北方昆曲虽然略显生硬,举手投足,却自有一段特别的简捷高爽,不带成见的时候,也能咬嚼出味道。
知道青春版《牡丹亭》,首先是因为白先勇,一直爱煞他的短篇小说,《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东山一把青》、《玉卿嫂》,色色丰艳,看到他在昆山做节目,宣传青春的《牡丹亭》,和苏州大学的教授周秦在一起,周捏着腔,软糯糯交流着对于水磨冷板的昆腔涓埃之情味;然后,是有朋自台湾来、有朋自杭州来,皆已经先睹为快了这个青春版,异口同声曰“色相诱人”,搞专业的那个还忧心忡忡,“花、雅不辨哪!”
难免提前一个半月就去订票,当它终于来到北大的时候。
今春第一场透雨淋漓的夜晚,捏一柄绸伞,又是周末,甚是听昆曲的好时日。
排场铺开,粉墨登场,背景道具布色,其辉煌大气果然不及上昆,是苏州后花园的规模,这原也正常的,只有《游园》一出,那个幕布做得好,大红大绿层层叠叠地抽象画,透视景深甚佳;闹学的春香迹近胡闹,和那老书生陈最良之间,也有了“色相诱人”般的暧昧痕迹;大花园中众位写意的花神,因为人手紧缺,好几个是女貌男身,布道教士一般的肥大袍衣上,缀满显得污秽的花朵,举着招魂幡一般的奇怪物事。
这确实不是“正宗”的苏昆,但原也正常的。
而杜丽娘当然应该是美的,娇小、流畅、圆润。
杜丽娘倦游入梦,该到柳梦梅登台了———杜丽娘在那一瞬间,就变得黯然失色。从此直到上本剧终,我几乎没有再看她一眼。
这个柳梦梅,是我所看到的全部版本《牡丹亭》中,最“艳”的一个。奇艳在骨。论及五官,其实相当清冽,并不女气。但眼波横处,却生生让一个女佳人黯淡得褪了颜色。而他的美亦不是小生的美,小生之美,再显出秀气书卷气,也都还是男人气,他的美没有性别,却直可以把女人逼得无处容身。但又绝不是女人。他的美,似乎只是为了让全中国的“女性”这个“性别”,一起为他自惭形秽。
也许这是本身即有着性别错位习惯的白先勇,最独具眼光的厉害。
确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