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牡丹亭起舞

牡丹亭起舞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7.1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北京青年报

【出版日期】2008.07.1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不提超越昆曲杜丽娘靠“威亚”穿越生死———

本报讯从昆曲到现代舞,再到芭蕾,近几年,《牡丹亭》成了

舞台题材的新宠。7月21日,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合作创演的大型舞剧《牡丹亭》将在中国剧院首演,标志着这部传世经典又有了民族舞剧的全新版本。

舞台青睐《牡丹亭》,标志着当代人对这一浪漫古老爱情有了新的审美需求,在已经上演的几个舞蹈版本中,无论

外界是褒是贬,有一点是共同的:创新意识贯穿着《牡丹亭》的每一次再创作。此次前线文工团的版本也不例外。据悉,原著的五十五折被压缩成了四幕,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此次的音乐在强调古典意蕴的同时融入了交响乐,而且在讲述方式上也力求通俗易懂,用大开大合、大悲大喜来诠释原著的精神实质。该剧主创由曾获2007年CCTV春晚歌舞类节目一等奖的舞蹈《小城雨巷》的主创和“荷花奖”金奖舞剧《妈祖》的部分主创构成。

《牡丹亭》能够传世,其文学底蕴功不可没,舞蹈的肢体语汇是否能够代替唯美到极致的文字?对此,编导应志琪解释说:“我们不敢说超越昆曲,但肢体语言的优势是没有国界,交流起来没有障碍。我特别认同白先勇先生的一句话,就是‘尊重但不因循’。开始创作时,我们有两个担心,一是排得太像戏曲了,二是搞成一个纯古典舞。五十五折的戏剧张力浓缩成几十分钟确实太有挑战了,最后我们选择的方式不局限于一个舞种,力求接近原著的精神内涵。”同以往舞剧不同的是,“威亚设计”出现在了主创人员名单中。据介绍,威亚是为了用来表现杜丽娘穿越生死,灵魂离开躯体游走于天上、地狱、人间的过程。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