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让古老的昆曲 焕发新的生命力”

“让古老的昆曲 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者: 出版日期:2014.05.19 点击数:0

【副篇名】青春版《牡丹亭》首次来甬演出

【报纸名称】:宁波晚报

【出版日期】2014.05.19

【版次】第A12版:文体新闻

【入库时间】20140610

【全文】

记者 梅薇

本报讯 10年前,一部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横空出世,让很多年轻人惊叹于昆曲的百转千回、姹紫嫣红。10年后,这部《牡丹亭》终于演到了宁波。

昨晚,在逸夫剧院上演的《牡丹亭》虽是节选版,但演员们圆润婉转的声腔、眉眼中流露的神韵、唱念中营造出的意境,将一曲牡丹亭上的游园惊梦演绎得动人心弦。

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人是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在剧中扮演“柳梦梅”的俞玖林告诉记者,白先勇先生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初衷,就是“希望培养大批的年轻观众,让古老的昆曲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部《牡丹亭》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戏曲界就有个说法,一出青春版《牡丹亭》,救活了昆曲一个剧种。俞玖林表示:“以前我们在台上演昆曲,台下一片‘白茫茫’,来的都是老年观众,但青春版《牡丹亭》让越来越多年轻观众走进了剧场。”

大学生对青春版《牡丹亭》也很是推崇。俞玖林说,当初他们进北大演出,有人就表示:“北大只有两种学生,一种是看过《牡丹亭》的,另一种是没看过的。”

当初白先勇确定要排这出戏,最先找到的就是俞玖林,白先勇如此评价他:“嗓子非常好,又清亮又干净,扮相也是古代书生的样子,很难得。”

10年来,俞玖林已经演了200多场《牡丹亭》,但他依然将每一场演出都当作首演。他说,很多观众都是第一次看昆曲,“在他们眼里,昆曲美或不美,或许就决定于这一场演出”,也因此,每场演出俞玖林都会用最完美的状态来演绎。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